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内在控制

【答案】内在控制是指通过群体规范的内化而取得的控制。它是社会化的结果。个体幼年时期学习特定条件下的适当的、被期待的行为举止,从而习得了服从社会规范的动机(无论是否有外在压力)。

2. 潜功能

【答案】潜功能是指那些不明显、不为人们所预料的和不易为大多数人所认识的那些功能。默顿在“显在功能和潜在功能”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功能分析范式,此文被认为对推动功能主义的经验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3. 社会控制

【答案】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4. 托马斯的“情境定义”

【答案】托马斯认为,人们在自觉的行动之前总有一个审视和考虑阶段,即要对他所面对的情景做出解释,赋予这一既定情境以意义,他称此为“情境定义”。

5. “二元”社会结构

【答案】“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这种“二元社会”既表现为社会性质上的差别,又表现为发展水平上的差别。这种“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与“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不同的现代化起点和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发展中国家,“二元”社会结构不仅存在于经济方面,而且也渗透到社会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

6. 内化

【答案】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

,它反映了将内射和认同共同塑造到自我和他格的一部分。最成熟的内化水平称为“自我同一性”

人的一致性形象中。

7. 次级群体

【答案】次级群体,又称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是指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在这类群体中,成员间的感情联系很少,面对面的接触很有限,主要是依据既定的角色联系在一起。其典型是各类社会组织,如军营、学校、大工厂和政府部门等。

8. 城市问题

【答案】城市问题指存在于城市社区的各种社会病态现象。其特殊性表现为:有些社会病态现象,为城市社区所独有,或主要存在于城市社区中; 有些社会病态现象,不仅城市社区存在,乡村社区也有,但由于城市社区高度聚集的特性,使得这些问题在城市社区的表现要集中和严重得多。城市问题可分为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与空间、实体环境方面的问题两大类。前者包括人口、就业、贫困、犯罪、自杀、精神病等问题; 后者包括交通、住宅、环境污染等问题。

9. 文化相对主义

【答案】文化相对主义是对文化模式评价的一种倾向,它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如果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它的口号是:好的民德就是适合当时环境的民德。

10.性社会学

【答案】性社会学是社会学与性学的交叉学科,是社会学在性现象这个特殊领域中的运用。性社会学有两个研究角度:①探索人类种种性现象中所包含着的、所反映着的各种社会因素; ②研究人类性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作用和运行机制。性社会学的最基本命题是:人类的所有性

,而是人所处行为,无论多么奇特和罕见,与人类的其他任何社会行为一样,并不是“生物本能”

的社会使然。

二、简答题

11.简述戈夫曼“印象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即是如何在他人心中塑造一个自己所【答案】戈夫曼的拟剧互动理论实质是“印象管理’

希望的印象的过程。戈夫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一面论述的:

(1)理想化表演

理想化表演是指为掩饰那些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与标准不一致的行动,而表现出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与标准一致的行动。显示理想化的面孔,首先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掩饰。所有的社会事件与社会行动都有这种故意演戏,即显示理想化形象的成分。

(2)神秘化表演

①演员经常通过限制自己与观众之间的接触,而将其演出神秘化。

,演员可以在观众中造成一个令人敬畏的印象,还可②借助自己与观众之间制造“社会距离”

以避免观众对演出提出质疑。

③戈夫曼再次指出,观众也卷入到这一过程中,他们自己也经常以尊敬的方式,对表演者这一行为进行配合。然而,这种神秘化是局限于高阶层和高地位者群体。

(3)补救表演

印象管理是用来应付一些未预期的意外行动的,如无意动作、不合时宜的闯入,失礼、当众吵闹等都会导致表演的不协调。戈夫曼对此提出了四种补救措施:

①表演者使用的补救自己表演的预防性措施,它包括戏剧忠诚、剧组素养、戏剧规则;

②观众或局外人用以帮助表演者补救其表演的保护性措施,其中最主要的保护措施是老练; ③表演者还要采取一些措施,以使观众或局外人都能为了表演而使用那些保护性措施;

④观众的有意忽视。观众为了配合表演的完成,对于表演者的失误会有意识地忽略。

12.导致社会设置功能变迁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一种较为稳定的社会设置被人们称为设置安排,它规定人们通过何种方式和途径获取社会资源。任何设置安排的主导功能就是对人们利益关系的协调和规范。因此,当发生以下两种情况时会导致社会设置的功能变迁:

(1)设置环境的制约

社会设置一方面受到设置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

设置环境是指决定其他一切社会设置的基本特征的根本性设置,如D.C. 诺斯和L.E. 戴维斯在描述经济设置的设置环境时认为,它是“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政治、社会和法律的基础规则”。如一国之宪法,就是最典型的设置环境。具体的社会设置都是在一定的设置环境下形成的,并受到设置环境的约束。设置环境为人们选择设置安排确定了一个基本界限,它是确立其他一切设置安排的前提条件。当社会生活中某种利益关系的格局发生变化,或者设置环境出现重大调整的时候,原有的设置功能就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这时设置功能变迁就发生了。

(2)设置内部出现了创新活动,即设置创新

原有设置安排下总会有些人为获取潜在利润而率先克服这些障碍,当克服障碍的成本小于潜在利益的时候,一项新的设置安排就会出现。

设置创新的过程分为五个步骤:

①预见到潜在利益并认识到只要进行设置创新就可以获得潜在利益的创新主体“第一行动集团”的形成;

②“第一行动集团”提出创新方案;

③根据最大利益原则,对各种可行的创新方案进行选择;

④支持创新的“第二行动集团”的形成,它们将参与设置创新后的预期利益的分配;

⑤第一、二行动集团共同努力,促成设置创新的实现。

(3)社会设置一方面受到设置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

设置环境是指决定其他一切社会设置的基本特征的根本性设置,如D.C. 诺斯和丁..E. 戴维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