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农林大学624城市管理综合之《管理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在工业企业中,把企业划分为研究开发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此类划分属于( )。
A. 工艺过程部门化
B. 产品部门化
C. 职能部门化
D. 人数部门化
【答案】C
【解析】职能部门是一种传统而基本的组织形式。职能部门化就是按照基本活动相似或技能相似的要求,分类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如生产、财务、营销、人事、研发等部门。
2. 产权制度是( )。
A. 是有关经营权的归属及其行使条件、范围、限制等方面的原则规定
B. 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
C. 是行使经营权、组织企业日常经营的各种具体规则的总称
D. 如何正确地衡量成员对组织的贡献并在此基础卜如何提供足以维持这种贡献的报酬
【答案】B
【解析】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它规定着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力、利益和责任。
3. 关于分预算和全面预算的区别,叙述不正礁的是( )。
A. 全面预算必须用统一的货币单位来衡量
B. 分预算则不一定用货币单位计量
C. 全面预算也可以用材料的原有单位表示
D. 分预算只能用货币单位计量
【答案】CD
【解析】全面预算必须用统一的货币单位来衡量,而分预算则不一定用货币单位计量。比如,原材料预算可能用千克或吨等单位来表述; 劳动预算可能用职工数量或人工小时来表述。
4. 下列属于环境创新的是( )。
A. 通过企业的公关活动,影响社区政府政策的制定
B 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社会技术进步的方向
C. 通过组织创新,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
D. 通过市场创新去引导消费,创造需求
【答案】D
【解析】就企业来说,环境创新的主要内容是市场创新,市场创新主要是指通过企业的活动去引导消费,创造需求。
5. 商业银行在设计组织结构时,经常设立证券投资部、房地产部、信托投资部等,这是按什么方式进行的部门划分?
A. 按职能性质
B. 按产品业务
C. 按顾客类型
D. 按销售渠道
【答案】B
【解析】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证券投资、房地产、信托投资是其提供的产品业务,因而该划分方式是按产品业务进行的部门划分。
二、填空题
6. 现代观点认为,组织变革是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组织成员反对变革的深层次原因并不是因为技术因素,而是___与___。通常情况下,在组织变革过程中,组织中___的往往作为催化剂起作用,并承担变革过程的管理责任,他们是推动组织变革的主要力量。
【答案】人性因素、社会因素、管理者
【解析】现代观点则认为,组织成员反对变革的深层次原因并非技术因素,而是人性与社会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②对既得利益的威胁; ③对未来发展的认识不足。组织内的管理者和组织外的非管理者是组织变革的推动力量。在组织变革过程中,组织中的管理者往往作为催化剂起作用,并承担了变革过程的管理责任,他们是推动组织变革的主要力量。
7. 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成立的条件包括:___、___和___
【答案】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联系
【解析】巴纳德还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有三个:①协作的意愿,即每一位成员都能够自觉自愿地为组织目标的实现作贡献; ②共同的目标,即有一个统一的共同目标; ③信息的联系,即组织内部有一个能够彼此沟通的信息联系系统。
8. 组织设计是以___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
【答案】组织结构安排
【解析】组织设计是指以组织结构安排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组织设计是管理者做出明确的组织选择的过程,在进行组织设计时,没有一个最优的组织设计方案,而是要根据不同环境情况予以选择,组织设计结果盲接影响织织管理效率的高低。
三、判断题
9. 菲德勒认为,任务取向的领导者在非常有利和非常不利的情境下会工作得更好。( )
【答案】正确
【解析】根据费德勒模型:环境非常好和非常不好时应使用以工作为主的任务型; 当环境适中
时应采用以人为主的人际型领导方式。
四、案例分析题
10.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吃惊地问:“你的名气最大,为何反长兄医术最高呢? ”扁鹊惭愧地说:“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觉得他水平一般,但在医学专家看来他水平最高。”
管理如同医生看病,治标不能忘固本。许多企业高调重视管理,而现实中却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管理误区,造成“重结果轻过程”现象比比皆是。
问题:
[1]分析这则故事给你在管理思维中的启示。
[2]你认为应如何防止企业进入管理误区?
【答案】[1]这则故事在管理上的启示包括以下两点:
(1)事前控制在管理中极为重要,不要等到出现了严重问题时才知道要去采取措施补救,而是应该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2)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防重于治,企业家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敏锐洞察力,应尽最大可能去化解经营中的潜在风险。“良医治未病”,处理组织管理上的问题最有效的就是要加大预防力度,像扁鹊的人哥那样,治病于未发之前; 发现有苗头性问题,要像扁鹊的二哥那样,治病于初起之时。
[2]防止企业进入管理误区的方法包括以下两点:
(1)加强事前控制的力度,在管理过程中密切关注事态或环境的细微变化,努力将问题控制在初期阶段,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严重问题后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事前控制想要完美的实现,要从组织建立的第一天开始就需有明确的制度和文化来制约,后来的管理只能是亡羊补牢,慢慢地去修正这种控制事情的节奏。
(2)强调对过程的关注,尽管结果对一个企业来说很重要,但忽视过程的做法往往导致企业的行为事倍功半。过程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导致必然的结果。做一件事情或一份工作,过程是最关键的,如果每做一步都能按照程序办,踏踏实实,并在这个过程中预见问题,防范问题,或是发现问题的端倪进而给予及时的调整,那么结果必然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反之则不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