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864专业设计之服装艺术设计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服装
【答案】(1)服装
①服装是“衣裳”、“衣服”的一种现代称谓,也是“成衣”的同义语,如服装厂、服装店、服装公司等。另外,人们习惯上把那些流行倾向不大明显,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穿用都不过时的常规性衣服或成衣称作服装,以区别于时装;
②与广义上的“服饰”一词一样,是指人类穿戴、装扮自己的行为,是人着装后的一种状态。换言之,即这种状态是由人、衣服和着装方式三个基本因素构成,而这三个因素又都是可变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形成不同的着装状态。
2. 成衣
【答案】成衣指近代出现的按标准号型成批量生产的成品的衣服。这是相对于在裁缝店里定做的衣服和自己家里制作的衣服而言的。现在的百货商店和服装专买店中出售的都是成衣。
二、简答题
3. 你认为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服装设计师?
【答案】(1)设计师的知识结构
①借鉴的本领
服装设计的构思阶段实际上是在头脑中进行样式的选择。设计是一种创造,但不是发明。因此,设计就必然要借鉴前人,就必须虚心地学习和研究前人的成就和经验。
a. 就服装设计来讲,首先必须学习的是服装史,因为要想在设计中准确地把握现在的流行,就必须了解服装过去的变迁过程,掌握变迁规律。要想在设计中超越前人,就必须先学习前人的历史经验和传统技巧。这样,面对形形色色的国际流行,在吸收和借鉴时,才会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而不是盲目地照搬和抄袭。
b. 借鉴还要注意广度,除了古今中外的服装文化外,其他领域也要尽量去涉猎和学习。设计师要有广博的修养和丰富的经历,要热爱生活,对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要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样在设计构思时,才能广开思路,广泛借鉴。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设计出高于前人的作品。这就是借鉴的重要性。
②完成设计的能力服装设计效果图是设计构思的视觉性表达手段之一,而这个设计构思能否实现,还有待于运用具体的衣料,通过一定技巧的裁剪、制作工艺来探索其实现的可能性。掌握裁剪、制作的基本技能对于设计师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必不可少。事实上,许多设计的技巧,设计的感觉,不在纸面上,而在实际制板、裁剪和缝制的过程中。服装上所谓的“线条”和“造型”,
也绝不是纸面上的线和形,而是立体上的、三维空间中的线和形,这种感觉只有在三维空间的实际训练中才能提高。
③深厚的艺术造诣
服装设计既是一种产品设计,也是一种艺术创作。因此,广泛的艺术修养对于服装设计师就显得至关重要。
④丰富的市场经验
作为一种产品设计,服装设计效果的优劣不是靠某位专家来评说的,而是由市场来检验的。因此,设计师如果对自己所服务的目标市场一无所知,那将非常危险。设计师一定要时刻注意把握市场的新动向,在保持自己的设计风格的基础上,一定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每个细部都经营到位,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设计师的人格魅力
①一个设计师,知识再多,技艺再高,能力再强,若人品不正,不讲信誉,自私自利,遇事先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毫无奉献精神,那么,在工作中也就很难卖力气去敬业,很难替别人着想,也就无法与人合作。现代企业在组织结构上是一个军事化的分工合作的集团,不是任何个人能完成所有部门和工种的工作的。因此,设计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切不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目空一切。能否与别人合作,特别是能否与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合作,往往是一个设计师能否成功的关键。
②在市场上与同行竞争时,也要堂堂正正,千万不要靠拆别人的台来抬高自己。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服装设计师,优秀的品德是首要条件。
4. 举例说明服装的各种目的。
【答案】(1)生理卫生的目的
这种服用目的可细分为两个不同力向:
①对人体生理机能的补助:对应于外界的寒暑风雨等气候的变化,补足人体生理机能的不足,使身体保持快适的状态而穿用衣物;
②对于外来伤害的防护:在实际生活中,对应于来自外界物象的危害,如与天然物、器物接触而被伤害,来自火灾、辐射热的伤害,药物中毒,被昆虫及其他生物刺伤或咬伤等,为了保护身体而穿用各种保护用衣物。
出于这种目的而穿用的衣物有防寒服、防暑服、防雨服、防风服、防高温作业服及其他各种工作服、运动服、战斗一服和日常生活中用的防伤、防火、防热、遮光、防尘、防毒、防虫、防弹等护身衣物。这类衣物一般是根据需要自然产生的,具有必然性的特色。无论形态还是材质、色彩,都要求很强的服用机能性。
(2)生活行动的目的
①劳作:动的生活形态,如工作、劳动、娱乐、体育运动等;
②休息:相对静的生活形态,如居家、休养、疗养等。这是为了充分发挥人体的运动机能、生理作用和提高生活效率而穿用衣物的。
这类衣物有各种工作服、办公服、运动服、登山服、游泳服、潜水服、宇宙服等活动性衣服和家庭便服、睡衣、病号衣等休养性衣服。对应于各种目的有很强的实用性,其形态、构成以及穿着都要求是轻快的、便于活动的。
(3)装饰审美的目的
在社会生活中,以表现个人的兴趣、性格、审美意识或对他人显示优越感、引起他人的注意为目的而穿用衣物。
这类衣物包括所有的装饰性的服饰和在原来实用的基础上给予不同程序的美化和装饰的日常生活服。这类衣物是基于个人的主观要求被选择采用的,是自由的,没有什么制约。因而按照人们的欲求而发展,所以有时会发展到极端的程度,甚至出现生理上、经济上、道义上的缺陷。
(4)道德仪礼的目的
在集团生活中,为了达到人与人之问的亲密和睦、精神交流、保持礼节、显示品格、表示敬意、端正风度仪表等而选用的适合于各种场合的服饰。
这类衣物除了访问服、社交服、仪礼服等礼仪性的服饰外,我们现在的日常服、外出服也包含着这种目的。其特色为受各自所处的社会、民族、地域等特定的社会环境和风俗习惯的制约,不允许按照自己的意志、欲求随便穿用。与为了生理卫生的服饰的科学性、必然性以及为了装饰审美的服饰的个人的恣意性相对,这种服饰是社会性的、伦理性的。
(5)标识类别的目的
在集团生活中,特定的一些人,为了标识其地位、身份、权威,或显示其阶级、职务和行动而穿用特殊的服饰。在未开化民族中,为了标识种族、显示权力和实力,表示性别、己婚未婚、成年未成年等社会性区别而进行的特定的裸态装身和覆盖装身; 在文明社会中,为了维持社会秩序,表示服用者的所属、职业、阶层、任务和行动,也以特定的服饰来明确地加以区分。
这类衣物有各种团体服、职业服、制服及附属于衣服上的肩章、臂章、徽章、饰带等标识物。社会构造越是复杂化、细分化,这类服饰的种类也就越多。这类服饰具有依靠所设定的特征来标识的机能,具有划一的、类型性的特征,很少允许个人的自由,必须按照各自的规定来穿用是其特色。因此,和自由穿用的日常服饰相比,在具有某种标识作用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束缚性。
(6)扮装拟态的目的
为了变换服用者的身份,利用服饰的标识类别作用,以特定的服饰使人感觉服用者像另外的人。如演员通过扮装表现剧中人、侦探的化妆、祭祀活动中的假装以及战士通过伪装来达到隐蔽的目的等。
如舞台服装、变装、假装用服饰、伪装服、伪装具等都属此类。利用服饰具有表现服用者的内容的这种作用,反过来通过具有某种特征的服饰来暗示服用者的所属,具有一种蒙蔽机能。
5. 人造纤维是何时发明的? 其发明有什么意义?
【答案】(1)人造纤维的发明
①在没有丝的生产的欧洲,很早就有人着手研究用人工的方法来制造丝。早在1664年,英国人罗伯特·胡克的研究录《Mficrographia 》中,就有关于人造纤维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