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617设计学概论之设计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设计艺术批评
【答案】设计艺术批评是研究设计批评的学科,即元批评,是设计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批评的对象包括设计现象、具体的设计品和设计创作的一切形式,如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环境设计等。设计批评者是设计的欣赏者和使用者,批评的活动诉诸文字、语言,也可以体现为购买行为。此外设计必须被消费,因此设计的消费者也属于设计的批评者。
2. 感官设计
【答案】感官设计是从人的感官特性出发,与人的感受相关,为适应和服务于人的感性特性的设计过程,其目的在于建立产品感官认识整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产品设计或再设计的合理方法。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设计进入感官层面,无疑使“为人的设计”真正进入新的发展层面。这一领域的开拓,体现出设计的深刻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3. 非物质主义设计
【答案】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是以信息设计为主、基于服务的设计,包含软件程序设计层面、功能价值层面、方法服务层面及空间、感觉、思想和哲学等诸多方面。从物质设计到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过程的反映,也是设计本身发展进步的一个上升形态。
4. 饕餮纹
【答案】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中国古代器皿的传统纹饰,图案庄严、凝重而神秘,盛行于史前、商代和西周初期。它采用抽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兽物面部图像,造成狰狞恐怖的视觉效果,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并加以想象形成的,面部巨大。警臀纹充分体现了奴隶社会尊神敬鬼的宗教意义。
5. 造物
【答案】造物是指人工性的物态化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一定的材料,为一定的使用目的而制成的物体,它是人类为生活而进行的物质生产。造物活动是指人类造物的劳动过程、方式及其意义。造物是文化的产物,造物活动是人的文化活动。造物本质上是文化性的,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类的造物和造物活动作为最基本的文化现象而存在,它与人类文化的生成是同步的,是对文化生成的确认; 二是人类通过造物和造物活动创造了属于人的物质化的文化体系和文化世界。
6. 技术美学
【答案】技术美学是研究物质文化领域中有关审美形态和言美心理的美学,是从其审美价值的本源和构成形态上做出的界定。较之于一般的美学思辨,作为美学分支的技术美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应用性。它是研究物质生产和器物文化中有关美学问题的应用美学学科,是随着20世纪30年代现代科学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的美学分析学科。技术美学是主要衡量产品和设计美的各种要素和可能性因素的综合理论体系。坚持技术美学理论的德国理论家认为设计美学与一般美学虽然有很多原则上的共同点,但是技术美学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对于技术美的解释可以通过观察和统计进行定量。
二、简答题
7. 简述设计的科技特征。
【答案】设计本质上属于科技活动,设计具有科技性,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的发展有赖于科技的进步。科技革命直接变更了设计的方式,工业革命后现代设计基本取代了传统手工艺设计,设计师也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确定下来。科技进步推动设计创新,信息时代的来临使设计与计算机紧密结合,开拓了设计领域。
(2)设计的发展依赖科学精神的指导。设计师需要以科学的客观分析为基础进行设计,保持理性主义精神,确保设计产品的可行性和合目的性。
(3)设计是科技物化的载体。科技是一种抽象的知识,产品设计使这种抽象的规律变为实在的产品,有利于科技的普及与发展。
8. 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在设计中是怎样体现的?
【答案】社会要求设计师从全社会大众的利益出发,为大众而设计。设计师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创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社会行为,不是设计师的“自我表现”。作为设计创作主体的设计师,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职责,自觉地运用设计为社会服务,为人类造福。
(2)作为设计创造的主体,设计师的设计必须是用来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为人类的利益设计”是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也是设计师崇高的社会职责所在,也只有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同时,设计师的设计才有意义,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设计的目的是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而不是为小部分人服务,尤其是那些被遗忘的大多数,更应该得到设计师的关注。
(3)设计理论界提出“适度设计”、“健康设计”、“美的设计”原则。设计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即设计的职业道德,这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设计师在着手每一个设计之前,都要对其面对的设计任务有正确的道德判断,判断设计社会利益的利损程度。
(4)设计师应该把自己的设计与人们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设计师不止要面向市场,为市场设计,还要面向社会,关注社会,关注人们的生存状态,关注人们的真实需要,尽自己的智慧与能力,真心实意地为满足这些需要设计,为社会设计,为人类利益设计。
9. 简述青花瓷的发展演变过程。
【答案】青花瓷历史悠久,据考古工作者发现,唐代就有原始青花瓷制作。到了元代,江西景德镇己能生产装饰精致的产品了。
中国青花瓷器的发展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青花瓷萌芽阶段
唐代至两宋是青花瓷的萌芽阶段。元代后期,由于批量生产及钻料充足,青花瓷成熟一步到位。明洪武时期,来自主观与客观上的一些原因,青花瓷生产一度衰退。
(2)青花瓷黄金时代
明代青花瓷在元代基础上更是光彩夺目,无论是景德镇的官窑,还是各地民窑,都不乏精美之作,特别是永乐、宣德和成化、嘉靖及万历朝官窑烧制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装饰丰富而闻名于世。
①永乐、宣德两朝是青花瓷的黄金时代,被誉为明清以来最好的青花。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又一次陷于黯淡(俗称“空白期”或“黑暗期”)。
②成化、弘治和正德是青花瓷器的振兴时期,青花清丽淡雅,质量很高。嘉靖、隆庆至万历前期,青花用回青料,料色浓艳,产量大,但工艺较粗糙,瓷质有所降低。
(3)青花瓷鼎盛时期
万历后期至康熙前期,是国内市场和对外输出的繁荣期。到了清代,由于康熙、雍正、乾隆份代皇帝对瓷器的嗜好,并经常提出对质地、画面的改进意见,而且改善了景德镇瓷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青花瓷的制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这一时期的青花瓷色泽青翠光艳,清新明快,层次清晰。然而到了乾隆后期,青花瓷的工艺制作日益衰落。
10.简述当代西方设计思潮。
【答案】当代西方设计思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符号学理论。符号学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际都离不开符号,人的意识过程就是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是对符号的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也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即人类的意识领域是符号的世界。
(2)结构主义。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
(3)解构方法。按照解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来分析图像,并且分别说明其视觉的、文化的以及语言的意义,这一分析过程被解构主义理论家称为解码。
(4)混沌理论。混沌理论认为,人类才刚刚开始理解自然的复杂性,自然现象及其事件的连锁反应尚未被人类完全察觉。
(5)绿色设计。绿色设计起源于旨在保护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运动,虽然它迄今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却已成为当代西方设计发展的重要新趋向。
(6)信息技术。对于设计学而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两大领域的发展,已经改变了20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