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美国社会学家海姆斯对“交际能力”提出了著名的四个参数:合语法性_____、_____、_____。
【答案】心理可行性; 社会文化得体性; 实际出现概率
【解析】“交际能力”一词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海姆斯1971年在其《论交际能力》一文中提出的。海姆斯认为若一个人获得交际能力,即他不但获得关于语言规则的知识,而且还具有社交中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
2. 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_____假说。
【答案】关键期
【解析】关键期假说理论是语言学理论。关键期是指一个有机体生命中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某些外部条件对有机体的影响可以超过在其他时间所能达到的程度。语言获得的关键期假说理论研究由来已久。
3. 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_____、_____。
【答案】启发式:注入式
【解析】启发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注入式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现成的知识结论生硬地灌输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考虑学生学习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并主观地决定教学进程。
4. 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_____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和“学”之间史加重视_____。
【答案】学生; 学
【解析】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教学中开始重视学习主体的价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
,根据“学”的需要随时调整“教”,学习为重点,“教”服从“学”“教”的依据是“学”。学生学
什么,怎么学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教”是帮助学生“学”或引起学生“学”。
5. 测试_____的即有效性,指测试的内容应符合测试的意图。
【答案】效度
【解析】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程度,即测量工具确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特质的程度,亦指一个
测验的准确性、有用性。效度是科学的测量工具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
6. 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_____,又是一种_____。
【答案】第二语言教学; 外语教学
【解析】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一一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7.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语言能力; 社会语言能力; 话语能力; 交际策略
【解析】语言交际能力是指说话人在社会交往的各种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即如何针对不同环境恰当地得体地运用语言变体,有时也被称为言语得体性能力,它是后天形成的能力,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或在教育中学会的能力。
8. 对外汉语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的教学_____的教学。
【答案】第二语言
【解析】对外国人来说,本国的语言是自己的母语,而汉语则是一门外语。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则完全异于母语的学习。
9. 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_____。
【答案】课堂教学
【解析】教学工作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共同合作,完成对规定教材的体会理解并有益于学生行为和经验的活动。其涉及学习理论、学校班级织织理论和训练理论的问题。
10._____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 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
【答案】教材
【解析】在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中,教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 同时教材又是课堂教学和测试的依据,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教材起着纽带的重要作用。
二、选择题
11.《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 )。
A. 王还
B. 邓懿
C. 吕叔湘
D. 周祖谟
【答案】D
【解析】周祖谟,中国文字、音韵、训话、文献学家。北京人,祖籍浙江杭州。《国学季刊》、《中国语文》、《语言研究》编委,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他在语言文字领域成果最为丰硕的当属在文字、音韵、训话方面。
12.第一部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 )。
A. 《初级汉语课本》
B. 《基础汉语课本》
C. 《汉语教科书》
D. 《实用汉语课本》
【答案】D
【解析】刘殉、邓恩明、刘社会丫位学者编著的《实用汉语课本》(第一、二册)198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我国出版的、专供国外学校使用的第一部基础汉语教科书。
13.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
A. 对比分析
B. 中介语理论
C. 结构主义语言学
D. 心理语言学
【答案】B
【解析】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的语言系统,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中介语的存在是由于偏误产生的,要掌握目的语,就要慢慢减少中介语的偏误。
14.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_____。
A. 《大学》
B. 《中庸》
C. 《学记》
D. 《春秋》
【答案】C
【解析】“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
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1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_____。
A. 心埋过程
B. 信息过程
C. 逻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