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估计和预后判断的是() 癌胚抗原检测。 绒毛膜促性激素检测。 雌激素受体检测。 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 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
女性,26岁。1个月来牙龈出血,皮肤乌青块住院。检验:血小板28×109/L,Hb120g/L,WBC5.6×109/L,骨髓涂片巨核细胞105个,其中幼稚型15个,颗粒型80个,产板型8个,裸核12个,用皮质激素治疗,1周后出血倾向消失,3周后血小板上升到126×109/L。其作用机制最不可能的是() 皮质激素直接增加血小板生成。 抑制血小板抗体生成。 抑制单核,巨噬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 降低毛细血管脆性。 抑制抗体与血小板结合。
多巴酚丁胺() 血管扩张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β受体激动剂。 醛固酮拮抗剂。 β受体阻滞剂以下药物属于哪一类制剂。
女性,16岁。左小腿上段肿胀疼痛半年,近1个月来疼痛加剧,肿胀明显,影响睡眠。查体:左胫骨上端肿胀严重,压痛明显,浅静脉怒张,扪及一6cm×7cm硬性肿块,固定,边界不清。X线检查:左胫骨上段呈虫蚀状溶骨性破坏,骨膜反应明显,可见"Codman三角"。首先还要进行的检查是() A.MRI。 CT。 血清肿瘤标记物。 胸部X线摄片。 穿刺活检。
依那普利() 血管扩张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β受体激动剂。 醛固酮拮抗剂。 β受体阻滞剂以下药物属于哪一类制剂。
患者,女性,50岁,因右上腹疼痛半年入院。查体于右肋下扪及肿块,查AFP:800ng/L。查肝CT见肝内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确诊为肝癌。患者确诊后出现震惊、恐惧、抑郁、焦虑、悲观等异常隋绪,出现确诊前后的心理障碍,以下哪种治疗方法不适合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