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当前世界格局处于尚未完全定型的过渡时期,也是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并存与相互交叉的时期。各国处理国际国内事务的战略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大大增加了国际安全环境的复杂性,于是认真分析和把握我们这个时代国家安全问题的实质和特征,就如何应对新世纪人类面临的新挑战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进行深入研究,是摆在中国学者面前的新课题。本文拟从新安全观及其与我国国家安全的关系这一角度,就如何维护并增进中国国家安全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除前言和总结外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传统安全观及其局限性。本文从安全的概念入手,指出传统安全观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方面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安全观在看待国家安全利益、国家间的安全关系、世界秩序的性质、维护安全和实现和平的途径等许多方面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虽然在现行的国际政治体系中,由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的不平等现象大量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横行,传统安全观仍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是,从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的总趋势看,传统安全观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它的许多内容与冷战后的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制约进一步加深的趋势,与各国更加重视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竞争的趋势,是不相吻合的。 第二部分,当代世界几种新安全观及其主要内容。本文认为由于国家安全所发生的上述新变化,促进了各国安全观的新发展,安全观朝着多元化方向深化,传统安全观与新型安全观并存。当今世界,既有阴魂不散的"冷战思维"安全观,也有力求适应形势发展不断更新的"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等安全观。而中国在吸纳、借鉴上述几种安全观的基础上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极大地丰富了安全观的内容。 第三部分,新安全观视野中的我国国家安全问题。本文认为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的显著变化,世界各国对国家安全内涵的认识有了新发展,现代社会所提供的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使国家变得更加强大的同时,也使之变得更加脆弱,国家力量呈现出相对性的特点。由此各国日益认识到,只注意国家安全的军事层面已远远不够了,国家安全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而是一个包括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等内容的一种综合概念。本文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军事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国家安全的基本问题。 第四部分,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若干思考。本文认为,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下,大国关系和整个国际关系都在进行调整。理顺大国关系,谋求世界特别是亚太战略力量的相对平衡,是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项基本任务。另外,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增强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对维护亚太地区以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保障中国国家安全有重要意义。要为国家安全提供可靠保障,我们还要增强综合国力,加快经济、科技、文化建设。国防建设应立足于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走精兵之路,在全球核军备控制受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努力确保一支有效精干的核威慑力量非常必要。 正因为传统安全观面临来自现实的严峻挑战,因而自冷战结束以来,针对国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学术界有关新安全观的研究逐渐升温。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为了实现中国的安全利益并维护和促进地区以及全球的安全和稳定,提出并积极倡导新型的安全观,我国学者也据此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阐释。但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新安全观的研究或集中于对政府立场的阐述与说明,或散见于对经济问题、科技问题、环境问题的研究中,并出现了将新安全观过于泛化的倾向,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安全研究的意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试图将对中国国家安全的研究置于全新的安全视角下来进行,系统全面地论述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因素,其中包括了传统安全观下居于核心地位的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等内容,又包括新安全观视域中的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内容,既避免了挂一漏万,又克服了将新安全观过于泛化的问题,并肯定了传统安全观曾经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在当今世界一定范围内仍具有的适用性,指出新安全观是在继承传统安全观的积极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关注新的安全问题的同时,不应忽视传统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也对如何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提出若干思考,以期能对我国国家安全问题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国家安全研究是一个内容涉及面广而又有着一定层次性的十分复杂的学术问题,新安全观研究又是一个新的领域,理论构架还没有成型,笔者虽经艰苦努力,但论文的不足与不成熟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恳请各位师长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