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贵州大学人文学院804中外新闻史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内部复习题3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自由新闻体制的确立及意义。

【答案】(1)自由新闻体制的确立

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立即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与西方先进国家接轨的自由新闻体制,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

①将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之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同时还规定各项自由权利只有在认为增进公益、维持治安,或非常紧急必要时,才能以法律限制之。

②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如1912年3月,孙中山应上海日报公会之请,下令将报界电费减轻四分之一,邮费减轻_分之一,以利报业的发展。

③废止亡清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旧法规,颁布促进新闻事业发展的新法令。

(2)自由新闻体制确立的意义

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行的上述法律、法令,确立了以言论出版自由为本的新闻法制原则,标志着自由新闻体制在中国的建成。这一自由新闻体制与封建文化专制制度是完全对立的,对于强化言论出版自由等资产阶级民主观念,促进中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南京临时政府当政时间过短,因而无暇进一步完善这一自由新闻体制。

2. 试述辛亥革命时期我国新闻业务工作的改进。

【答案】辛亥革命时期,特别是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兴起后,新闻业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报刊形式的改变

报刊的形式,在1902年前后,开始由书册式逐步向单张印刷的近代西方报纸靠近,1904年以后,采用白报纸两面印刷的对开日报越来越多,如上海《时报》、《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等全都是对开大报。为了提高新闻的时效性,一些报纸对重大的突发事件开始发行“号外”。一般报纸已兼有新闻、评论、副刊和广告四方面的内容。

(2)报纸版面的变革

在版面的安排上,开始打破“首论说、次上谕或宫门钞,次为各省各埠要闻,次为本埠新闻”的框框。由于电报的普及,新闻专电也开始成为报纸的重要内容。专电、论说或重要的消息和通讯都可以上头条。编辑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横栏由3栏变成5至7栏,字行缩短,版面也灵活起来。报刊字体不再千篇一律,而是根据内容重要程度使用不同字号字体。栏目设置越来越细致,甚至出现了《答问》、《邮筒》、《来信》、《来书》等与读者加强联系的栏目。新闻标题一改过去那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