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F015传播实务之新闻评论教程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以理说事

【答案】以理说事,是指先针对社会出现的一般现象进行理论的阐述,接着以事例或数据对所论之理进行印证。这个理要说清楚,它可以是独立的,不依赖其他的东西而存在。我们所列事实是对它的补充,能进一步加深受众对它的认识。此刻的事实一定要为主题服务,还要符合评论所阐述理论的要求。不能道理上说的是这个意思,而事实反映的又是一个意思甚至是相反的意思。

2. 符号

【答案】符号是指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一个符号包括“用什么来代表”和“代表的是什么”两个方面,即符号的形式和内容(或符号具和符号义),符号学中称之为“能指”和“所指”。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具有任意性,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着交流双力一向对方发出的信息。符号的特性包括:①指代性。符号与它所指代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种指代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联系。②社会共有性。社会共有的一般是辞典意义和一部分引申意义。很多引申意义是在小群体中形成的。③发展性。人们小断赋予旧的符号以新的意义,并创造出新的符号和符号体系。符号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又分为有声语言符号(口语)和无声语言符号(书面语); 而非语言符号又分为动态、静态的视觉型语言符号和包括类语言及其他声音符号的听觉型非语言符号。

3. 《焦点访谈》

【答案】《焦点访谈》是指中央电视台1994年出台的一档综合评论性专栏节目,整个科目采用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结构方式,使报道有着落、评论有依据,述与评相互支持,相得益彰,是典型的评论与深度的结合,是中国观众最欢迎的一档电视栏目。它是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的电视新闻评论性栏目。《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节口选择“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把“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作为对评论节目内涵的一种追求,充分发挥电视传播的潜能,善抓热点,狠抓深度,反映和推动解决大量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 社评

【答案】社评是对当前社会中的某一现象进行评沦,一般称为“社会时评”,属言论、杂文性质。它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该现象的看法,文章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其作者不限,可以是本报刊的编辑、记者,也可以是社会群众。

5. 录音评论

【答案】录音评论是以实况音响为论据的各种广播评论的总称。伴随客观事物发生的实况音响,只要具备证明或说明论点的素质,都可能成为广播评论的论据。其中用于表现事实的音响,属于事实性论据; 用于表达采访对象对于事物看法的音响,属于观念性(理论性)论据。不过音响通常只是论据的一部分,只有与评论主体的解说或说明结合起来才能成为完整的论据。采制录音评论,要求根据证明或说明论点的需要,精心选择、剪裁音响,使之成为整个论述的有机组成部分; 恰当处理与论述语言的关系,既保持论据的完整性,又使它与论点桦卯相应。同时严格划清论点与论据的界限,防止把采访对象表达自己的看法的录音讲话,与表达电台或作者的立场、观点的论点混同起来。

6. 《火星报》

【答案】《火星报》是指1900年12月24日,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为重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德国莱比锡创办的第一份全俄政治报。《火星报})的宣传内容主要是同经济派论战和宣传党的纲领。列宁实际上是《火星报})的主编和领导者。他在《火星报》上发表许多有关党的建设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文章,对国际生活的重大事件作评论。

7. 编者按

【答案】编者按语是指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较为郑重场合和必要之处。其显著特点是“立片言以居要”,目的在于画龙点睛,把新闻报道或文章中最精彩的、结沦性的意见点出来,以引起读者注意,提高宣传效果,常常被人们称为阅读报刊的“导游”。

8. 栏目宗旨定位

【答案】栏目宗旨定位即栏目方针定位,是指广播电台在总的编辑方针的指导下为具体的栏目制定的编辑方针。一个栏目的宗旨决定了其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所以,栏目宗旨定位是广播评论栏目策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9. 工作述评

【答案】述评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由于记者的活动范围广,所以述评的选题也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样就可以及时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评述,增强评论的时效性和群众性。工作述评,顾名思义是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或问题进行评述的。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层出不穷。人们不仅需要及时得到各种必要的信息,在他们对各种新闻事实进行思考的同时,也需要了解新闻媒介或记者的看法和主张。以便做出自己的判断,辨明是非和方向。对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或“难点”的问题,更是如此。

10.驳论

【答案】驳论是指作者通过指出对方文章中论点或论据或论证的错误,从而来批驳对方,同时表明自己意见的一种论证方法。驳论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从事实上指出对方的错误,一种是从论证的逻辑上指出对方的错误。

二、简答题

11.新闻评论在政治上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新闻评论在政治上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指新闻评论的立论必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向广大受众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当前,其内容必须正确地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体现党的基本主张。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为坚持新闻评论的党性原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首先必须做到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①具体而言,在评论工作中,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归根结底,就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这方面,需要强调的是,在新闻评论工作中既要体现党的主张,又要反映人民诉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 既要注意关心人民疾苦,反映人民的呼声和要求,勇于同种种损害人民利益的不正之风作斗争,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和切身体验去进行宣传,使人民群众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一步步地提高觉悟,理解党的政策,拥护党的卞张; 又要十分注意引导人民树立全局观念,自觉地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斗争,决不能“言不及义,好行小惠”,不讲社会主义的前途、理想以及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使人们的思想局限在个人眼前利益的狭隘圈子里。

②坚持新闻评论的党性原则,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有着实实在在的内涵。譬如,当前党中央对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文化建设高度重视,这要求新闻传播包括评论工作在内,应积极主动地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应创造J 睦地在全社会营造讲道德、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

(2)为坚持新闻评论的党性原则,做到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还必须加强宣传的组织纪律性。

作为社会主义的新闻从业人员,媒体的一切舆论(评论工作包括在内),如果不置于党的统一领导下,不遵守党的宣传纪律,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擦边球”就会“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以致走偏方向,贻误和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因此,对于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哪些应该在媒体上公开宣传,哪些不应该公开宣传; 哪些现在不能公开宣传,以后可以宣传,以及怎样宣传,讲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方式,等等,都必须与党的步调一致,不得自行其是。

12.谈谈如何将评论的标题变生动。

【答案】将评论的标题变生动的主要方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