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题库>传染病学题库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女性,28岁。确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半年,在服甲巯咪唑(他巴唑)治疗过程中突然寒战、发热、咽痛住院。体检:扁桃体肿大,溃烂有黄绿色分泌物,躯干可见坏死性皮疹,肝肋下1cm。化验:WBC1.0×109/L,中性粒细胞0.40(40%),疑诊为粒细胞缺乏症引起的败血症。其最可能的致病菌是()

A . A.草绿色链球菌
B . 厌氧菌
C . 肺炎链球菌
D . 铜绿假单胞菌
E .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男性,28岁,农民。秋收后感发热、头痛、不思进食4天,尿量减少2天入院。经过检查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入院后第2天病人无尿,浮肿加重,烦躁不安,气急、咳嗽。体检:端坐位,颈静脉充盈,心率140次/min,奔马律,两肺广泛湿啰音,BP24.7/12.5kPa(186/94mmHg)。化验:BUN60mmol/L,Cr430mmol/L。上述症状体征产生机制是() A.高血压心脏病。 高血容量综合征。 颅内出血。 出血热合并肺部感染。 尿毒症脑病。 患者女性,26岁,有心悸、胸闷病史。心电图如图5-5所示,应诊断为() 右心室肥厚。 后壁心肌梗死。 下壁心肌梗死。 下、后壁心肌梗死。 WPW综合征。 女性,28岁。确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半年,在服甲巯咪唑(他巴唑)治疗过程中突然寒战、发热、咽痛住院。体检:扁桃体肿大,溃烂有黄绿色分泌物,躯干可见坏死性皮疹,肝肋下1cm。化验:WBC1.0×109/L,中性粒细胞0.40(40%),疑诊为粒细胞缺乏症引起的败血症。经验性首选抗生素是() A.青霉素加链霉素。 B.头孢他啶加阿米卡星。 C.红霉素加庆大霉素。 D.甲硝唑加氯霉素。 E.头孢拉定加氧氟沙星。 关于蛋白电泳的下列叙述,何种是错误的() A.电压为电流与电阻的乘积。 B.缓冲液浓度越高,分离色带越清楚。 C.缓冲液的离子强度越高,温度越高。 D.血清和血浆的电泳染色结果完全相同。 E.不同电泳介质分离效果不同。 男性,26岁。在收割稻谷后突然发热、畏寒、头痛、全身酸痛3天就诊。体检:体温38.6℃,睑结膜充血,心率90次/min,两肺(-),按“上感”治疗,3天后症状未见好转,化验:WBC21.6×109/L,N0.90(90%),血清凝集溶解试验效价1:400,诊断为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主要临床表现是() A.长期发热、皮肤黄染。 发热、头痛、鼻塞、咳嗽。 发热、皮肤黄染,浅表淋巴结肿大。 发热、恶心、呕吐,皮肤瘀点。 发热、头痛、结合膜充血,腓肠肌疼痛。 女性,28岁。确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半年,在服甲巯咪唑(他巴唑)治疗过程中突然寒战、发热、咽痛住院。体检:扁桃体肿大,溃烂有黄绿色分泌物,躯干可见坏死性皮疹,肝肋下1cm。化验:WBC1.0×109/L,中性粒细胞0.40(40%),疑诊为粒细胞缺乏症引起的败血症。其最可能的致病菌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