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研究方法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实地观察

【答案】实地观察是指在现实生活场景中所进行的观察。实地研究者在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是这种类型的观察。实地观察通常是一种直接的、不借助其他工具或仪器的观察。

2. 判断抽样

【答案】判断抽样又称立意抽样,它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这种抽样首先要确定抽样标准。由于标准的确定带有较大的主观性,所以,此法的运用结果如何往往与研究者的理论修养、实际经验以及对对象的熟悉程度有很大关系。

判断抽样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当研究者对研究总体的情况比较熟悉、研究者的分析判断能力较强、研究方法与技术十分熟练、研究的经验比较丰富时,采用这种方法往往十分方便。

3.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答案】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是指利用现存的统计资料作为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主要步骤如下:

(1)选择合适的资料,要从各种调查统计部门所编制的现存统计资料中,选择最适合研究者的研究问题、最有代表性和最有说服力的资料。

(2)比较与分析资料,对各种统计数据进行多种角度、多种层次的比较,特别是比较那些基于较小的单位的合计资料中的信息。在现有统计资料本身的结构中去比较,在不同的比较中去发现、发掘和利用,特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利用。

(3)说明资料来源,研究者必须对所用资料的各种注释、总体基础以及测量指标的确切类型等都有明确的认识,一定要准确地记下资料的来源和出处。

4. 实验刺激

【答案】实验刺激是实验中研究者对实验组实施前后测之间通过操纵引入的变量,又称自变量。实验中的自变量通常都是二分变量,即它通常只有两个取值:有和无,即给予实验刺激或不给予实验刺激。

5. 假设演绎法

【答案】在科学研究中,一般的模式是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种称作“假设演绎法”的逻辑过程。该过程由以下四个相互联系的步骤组成:

①观察一种现象或一组完整的事件;

②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概括,试图形成一种能够解释所观察的现象的理论:

③从这种概括出的理论出发,推演出具有逻辑性的某种结论;

④用具体的材料来检验这种理论。若理论被检验所证实,就可以得出结论:获得了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知识; 若理论不能被检验所证实,就得重新修改原始的理论,并进行新的检验。在这一过程中,前两个步骤采用的是归纳推理(即从具体的观察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 而后两个步骤则是采用的演绎推理(即从一般性的理论推演到新的经验性现象)。

6. 简化论

【答案】简化论又称作简约论,它是指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从形式上看,简化论的错误正好与区群谬误相反。

在研究者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来进行测量,而做出的是有关集群的分析单位是如何运行的结论时,或者说在研究者所拥有的是微观的有关个人如何行为的资料,但是他所做出的却是有关宏观层次的单位如何运作的结论时,这种错误最容易发生。

7. 纵向研究

【答案】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纵向研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和同组研究。趋势研究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同期群研究又称做人口特征组或共同特征组研究,它指的是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同组研究又称为定组研究或追踪研究,它指的是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8. 集中趋势分析

【答案】集中趋势分析是指用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者说反映这组数据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最常见的集中趋势有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也称为均值)、众数和中位数三种。

9. pps 抽样

【答案】社会研究中有一种常用的不等概率抽样方法,称为“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

,简称PPS 抽样。 的抽样”

10.自变量

【答案】根据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变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以及中介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并用x 来表示; 在实验研究中,自变量是实验者主动操纵其变动的变量,即实验刺激; 在调查研究中,自变量多为属性变量。

二、论述题

11.试论社会研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差异,并举例说明两种研究方式之间如何进行互补。

【答案】(1)差异:

①从哲学基础上来看: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 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

②从研究范式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科学范式; 定性研究就自然范式。

③从逻辑过程上来看:定量研究是演绎推理:定性研究是归纳推理。

④从理论模式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理论检验; 定性研究是理论建构。

⑤从主要方式上来看:定量研究是实验调查; 定性研究是实地研究。

⑥从分析方法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统计分析; 定性研究是文字描述。

⑦从研究特征上来看:定量研究是客观的; 定性研究是主观的。

⑧从主要目标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确定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定性研究是深入理解社会现象。 ⑨从资料收集技术上来看:定量研究是量表、问卷、结构观察等; 定性研究是参与观察、深度访问等。

(2)两种研究方式之间的互补:

①社会研究大多属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单一的定量和定性的研究较少。进行社会调查活动时,根据所要达到的目的可以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方法。同一研究中常常综合使用两种研究方式,这样有利于两种研究方式之间优势互补。

②一般见到的调查报告之类的大多是定量研究的结果,定量研究多采用大量的表格和数据来比较精确的闻释某一问题。定量研究的结果比较精确一些,但是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定量研究之前,研究者已经进行了一些定性的研究,从中概括出基本规律,找准目标,然后在运用定量研究对这些规律进行研究,因此,可以说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二者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在实际社会研究中该运用哪种方式,这不仅取决于研究者的个人兴趣,而且取决于他所要解决的问题。

举例略。

三、思考与实践

12.在实地研究的参与观察中,观察者可以采取怎样的角色? 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案】各种社会研究方法的著作一般都会在介绍实地研究和参与观察时,提及研究者的角色问题。总的来看,有关研究者现场角色的各种观点可归结成三大类:“四种角色说”、“三种角色说”以及“两种角色说”。

(1)“四种角色说”

布瑞曼(Bryman )指出,关于实地研究者的角色划分问题,引用最为广泛的是戈尔德(Gold1958)关于参与观察者角色的分类,这一分类可以排列成一个涉入和疏离于社会背景中的成员的程度的连续体。这个连续体中的角色有以下四种:

①完全参与者(completeparticipant )。

根据戈尔德的说法,完全参与者扮演着社会背景中的一个完全真实的角色,而其真正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