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目标管理、MBO (Management By Objective)

【答案】MBO 又称成果管理或标的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以泰罗的科学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目标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全体人员能够亲自参加制定目标,并且围绕工作目标进行充分的沟通,在工作中实施“自我控制”,努力完成各自的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其基本内容是结合形势和市场的需求及企业自身的条件,分别制定出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总目标和各部门以至个人的工作目标,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的完整的口标体系,从而把每个人的具体工作和企业的总目标紧密的结合起来。然后以目标作为授权和分配资源的依据,促使每个部门和职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控制”,独立自主的全面完成各自目标所规定的任务。目标管理包括四个要素:确定目标、参与决策、明确期限和绩效反馈。

2. 管理创新

【答案】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日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一面的细节管理。这一概念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管理创新内容:①提出一种新发展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 ②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 ③提出1种新的管理方法:④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⑤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

3. 情感式沟通

【答案】情感式沟通是按照功能划分沟通类别的一种,与工具式沟通相对存在。情感式沟通是指沟通双方就各自的感受进行交流,进而获得对方在精神上的同情、谅解和支持,最终达到改善彼此之间关系的目的,其特点是间接委婉、生动感人、相对个性化。

4. 全面质量管理

【答案】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是由质量管理学家戴明(W Edwards Deming )和朱兰(Joseph M. Ju-ran)提出,指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卜,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该质量管理办法有两个核心:持续不断地改进质量和不断地满足或超出用户的期望。全面质量管理的要点包括:①高度关注顾客。这里顾客的含义不仅包括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外部的个人或机构,还包括企业内部相互提供服务的部门; ②坚持持续改进。TQM 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承诺,使己经是“非常好”了的还不够,质量总还能改进; ③关注过程。商品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改进要求关注工作过程; ④改进组织各项工作的质量。TQM 采用广泛的质量定义,它不仅涉及最终产品的质量,而且涉及企业如何进行产品运输,如何对顾客抱怨作

出迅速回应; ⑤精确测量。TQM 采用统计技术度量组织运营的每一个关键变量,并与标准或业界最佳基准进行比较; ⑥向雇员授权。TQM 吸收一线工人参与改进过程,团队作为授权的载体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的组织形式被广泛采用。

5. 程序化决策

【答案】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旱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每当它们出现时,不需要再重复处理它们。通常又将“程序化决策”称为“结构良好”的决策。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 例外问题则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6. 管理的领导职能

【答案】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管理者在执行领导职能时,一方面要调动组织成员的潜能,使之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另一方面要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使组织中的所有活动和努力协调统一。其具体途径包括:激励下属、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指导、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成员之间以及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冲突,等等。

二、简答题

7. 费德勒领导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工作情境如何决定领导风格的有效性?

【答案】费德勒的权变模型(Fiedlercontingencymodel )是指,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恰当匹配:其一是与下属发生相互作用的领导者风格; 其二是领导者能够控制和影响情境的程度。

(1)费德勒领导模型的基本假设

①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恰当匹配:其一是与下属发生相互作用的领导者风格; 其二是领导者能够控制和影响情境的程度。

②在不同类型的情境中,总有某种领导风格最为有效。

③该理论的关键在于首先界定领导风格以及不同的情境类型,然后建立领导风格与情境的恰当组合。

④测量方法:最难共事者问卷,为了测量领导者的风格而设计的一种问卷。

(2)工作情境决定领导风格有效性的方式

情境因素的三项权变维度:

①领导者一成员关系。领导者对下属信任,信赖和尊重的程度;

②任务结构。工作任务的规范化和程序化程度;

③职位权力。领导者拥有权力变量的影响程度。

三项变量汇总得到八种可能的情境,每个领导者可以找到自己所在的情境(图1)。其中,T.TT

和TTT 类情境对领导者非常有利:IV .V 和VI 类情境在一定程度上对领导者有利:VII 和V1Q 情境对领导者十分不利。

图1费德勒模型的发现

好,关系取向的领导者在中间情境下效果更好。 根据研究,费德勒认为,任务取向的领导者在非常有利的情境下和非常不利的情境下效果更

根据费德勒模型,提高领导者有效性的途径只有两条:第一种,选择领导者以适应情境; 第二种,改变情境以适应领导者。这可以通过重新建构任务或提高/降低领导者可控制的权力(如加薪、晋职和处分活动)来实现。

8. 在商业伦理上,存在哪些观点? 各种观点的区别何在?

【答案】伦理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利益。一方面,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它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尤其是在那些受决策影响的人没有参与决策的情况下; 同时,功利主义也会导致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受到忽视。

伦理的权力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如隐私权、言论自由和游行自由等)的前提下作出。权利观的积极一面是它保护了个人的自由和隐私。但它也有消极的一面(主要是针对组织而言):接受这种观点的管理者把对个人权利的保护看得比工作的完成更加重要,从而在组织中会产生对生产率和效率有不利影响的工作氛围。

公平理论伦理观要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接受公平理论伦理观的管理者可能决定向新来的员工支付比最低工资高一些的工资,因为在他看来,最低工资不足以维持该员工的基本生活。按公平原则行事,也会有得有失。得的是它保护了那些未被充分代表的或缺乏权利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失的是它可能不利于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

伦理的综合社会契约理论主张把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两种方法并入商业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