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8岁,晨起恶心、呕吐2天,停经50天。最可能的诊断是() A.神经性呕吐。 B.急性胃炎。 C.早期妊娠。 D.功能性消化不良。 E.食物中毒。
下述对脑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中不正确的是() A.脑梗死多为中老年患者,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安静状态或活动中起病,病前可有反复TIA发作,症状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达高峰,出现局灶性的神经功能缺损,梗死范围与某一脑动脉的供应区一致。 B.脑梗死头部CT在早期多正常,24~48小时内出现低密度病灶,血管造影可发现狭窄或闭塞动脉。 C.根据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及头颅CT改变可诊断脑梗死。如果CT未见异常或没有条件进行CT检查,可结合脑脊液检查诊断。 D.鉴别:脑栓塞起病急,局性体征数秒至数分钟达高峰,有心源性栓子来源。 E.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硬膜下血肿或硬膜外血肿、颅内占位可根据头颅CT及MRI来鉴别。
3H-TdR掺入试验测定白细胞介素-2活性,正确的是() 测得cpm值愈高,说明IL-2愈高。 测得cpm值愈高,说明IL-2活性愈差。 测得cpm值愈低,说明IL-2活性愈高。 测得cpm值与IL-2活性无关。 以上说法都不对。
患者,女,36岁,怕冷,月经期延长,量多,腹胀,全身肿胀,以胫前为甚,较硬。甲状腺B超显示Ⅱ度肿大、肝脏肿大及脂肪肝。其皮肤肿胀的原因可能是() A.黏液性水肿。 B.淡漠型甲亢。 C.右心衰。 D.肝硬化。 E.营养不良。
下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病因明确者应针对病因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 常规抗凝治疗,但有出血倾向、溃疡病、严重原发性高血压及肝肾疾病的患者禁用。 对于伴发房颤和冠心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除外),经抗血小板治疗后仍频繁发作的TIA患者,应考虑抗凝治疗。 应用拮抗剂和低分子右旋糖酐。
关于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哪项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