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市培养单位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选择题

1. 设n 是描述问题规模的非负整数,下面程序片段的时间复杂度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其中,以基本的原操作重复执行的次数作为算法的时间度量。题目中的基本运算是语句,则有设其执行时间为T (n )

2. 计算机硬件能直接执行的只有( )。

A. 符号语言

B. 机器语言

C. 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D. 汇编语言

【答案】B

3. 某SRAM 芯片,其存储容量为

A.64, 16

B.16, 64

C.64, 8

D.16, 16

【答案】D

4. 若无向图G=(V ,E )中含7个顶点,则保证图G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连通的,则需要的边数最少是( )。

A.6

B.15

C.16

D.21

【答案】C

【解析】要保证无向图G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连通的,即任意变动图G 中的边,G 始终保持连通。首先需要图G 的任意6个结点构成完全连通子图需条边,位,该芯片的地址线和数据线数目为( )。

然后再添加一条边将第7个结点与连接起来,共需16条边。本题非常容易错误地选择选项A ,主要原因是对“保证图G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连通的”的理解,分析选项A ,在图G 中,具有7个顶点6条边并不能保证其一定是连通图,即有n-1条边的图不一定是连通图。分析选项D ,图G 有7个顶点21条边,那么图G —定是无向完全图,无向完全图能保证其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连通的,但是这不符合题目中所需边数最少的要求。

5. 若一棵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列和后序遍历序列分别为1, 2, 3, 4和4, 3, 2, 1,则该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不会是( )。

A.1, 2, 3, 4

B.2, 3, 4, 1

C.3, 2, 4, 1

D.4, 3, 2, 1

【答案】C

【解析】题目中的二叉树的先序序列和后序序列正好相反,这样的二叉树每层只有一个结点。该二叉树的形态如下图所示。

从左至右,这8棵二叉树的中序序列分别为:

(1)4, 3, 2, 1,

(2)3, 4, 2, 1

(3)2, 4, 3, 1

(4)2, 3, 4, 1

(5)1, 4, 3, 2

(6)1, 3, 4, 2

(7)1, 2, 4, 3

(8)1, 2, 3, 4

显然选项C 的中序序列不会出现。

6. 计算机系统中采用补码运算的目的是为了( )。

A. 与手工运算方式保持一致

B. 提高运算速度

C. 简化计算机的设计

D. 提高运算的精度

【答案】C

7. 下列关于USB 总线特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可实现外设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

B. 可通过级联方式连接多台外设

C. 是一种通信总线,可连接不同外设

D. 同时可传输2位数据,数据传输率高

【答案】D 。

【解析】USB 总线即通用串行总线,它的特点有:(1)即插即用;(2)热插拔;(3)有很强的链接能力能将所有外设链接起来,且不损失带宽;(4)有很好的可扩展性;(5)高速传输,速度可达480Mbps 。所有A ,B , C 都符合USB 总线的特点。对于选项D ,USB 是串行总线,不能同时传输两位数据,所以答案为D 。

8. 已知小根堆为8, 15, 10, 21, 34, 16, 12, 删除关键字8之后需重建堆,在此过程中,关键字之间的比较数是( )。

A.1

B.2

C.3

D.4

【答案】C

【解析】堆排序中,依次输出堆顶的最小值,然后重新调整堆,如此反复执行,便得到一个有序序列。本题中,删除堆顶元素8后将最后一个元素12置于堆顶,然后调整堆:首先与15比较,12小于15, 所以不用交换;然后与10比较,因为10小于12, 所以交换10和12的位置;调整后12再与16比较,12小于16, 调整堆过程结束。因此12共与15、10、16进行了三次比较。

9. 下列有关I/O接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状态端口和控制端口可以合用同一寄存器

B.I/O接口中CPU 可访问寄存器,称为I/O端口

C. 采用独立编址方式时,I/O端口地址和主存地址可能相同

D. 采用统一编址方式时,CPU 不能用访存指令访问I/O端口

【答案】D

【解析】采用统一编码方式,存储器和I/O端口共用统一的地址空间,不需要专用的I/O指令,任何对存储器数据进行操作的指令都可用于I/O端口的数据操作。所以D 错误

10.在OSI 参考摸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

A. 对话管理

B. 数据格式转换

C. 路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