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740音乐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百鸟朝凤》
【答案】我国民间优秀唢呐曲之一,主要流传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区。演奏家在演奏此曲时,常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娴熟的技巧,细腻地模拟各种鸟禽的啼嗽,神态生动活泼,情绪热烈欢快,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不同地区或不同民间音乐家的演奏,又使乐曲具有不同的地方特点和个性色彩。最著名的《百鸟朝凤》版本流传于鲁西南地区,是由任同样演奏、陈家齐整理的乐谱。它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抒情而富于歌唱性,速度由中板转快; 第二部分,乐曲的主体,形象地、生动地模拟各种飞禽啼鸣; 第三部分,热烈欢快的尾声。
2. 沈心工
【答案】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仟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仟该校校长。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 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 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1947年病逝于上海。
3. 陈田鹤
【答案】陈田鹤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其创作风格朴实,结构严谨,富于民族色彩,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主要作品有歌曲《哀悼一位民族解放战士》、《采桑曲》、《山中》,歌剧《荆荆轲》,清唱剧《河梁话别》等。此外,其钢琴曲《序曲》曾获得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二等奖。
4. 萧友梅
【答案】萧友梅是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参与创建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国立音乐院等音乐教育机构,并且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编写了《普通乐学》等教材。萧友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掌握西方作曲手法并进行创作的作曲家之一,还涉猎大合唱、弦乐四重奏、钢琴、管弦乐曲等多种体裁。其创作主要采用欧洲作曲技法,音乐作品主要有弦乐四重奏《小夜曲》,钢琴曲《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及《问》等。
5. 青主
【答案】青主是音乐美学家、作曲家。青主撰写的音乐美学专著《乐话》和《音乐通论》,是我国近代较早的具有较为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论著。他创作有中国最早的艺术歌曲《大江东去》,
出版了《清歌集》,并与夫人华丽丝合作了歌集《音境》,是我国近代音乐美学的开拓者、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先驱人物之一。
6. 国乐改进社
【答案】国乐改进社是1927年由刘天华、郑颖荪等35人发起成立于北京的民族音乐社团,以改进国乐并谋其普及为宗旨,提出了“借助西乐研究国乐”,“以期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的宏伟目标。该社活动的主要内容有:组织进行民族音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民族乐器的改进,民族乐曲的创作以及编辑出版音乐刊物。该社举办过多次以民族乐器为主的专场演出,出版了10期《音乐杂志》,是我国近代有重要影响的国乐社团。1932年刘天华去世后停止活动。
二、选择题
7. 下面的歌曲片段出自作品( )
A. 《可怜的秋香》
B. 《黄河怨》
C. 《西风的话》
D. 《毕业歌》
【答案】D
【解析】这首山田汉词、聂耳曲的《毕业歌》,是电影《桃李劫》插曲,内容讲述的是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抗日救亡的战场。
8. ( )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开端。
A. 学堂乐歌
B. 铜管乐队
C. 专业音乐教育
D. 西方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学校
【答案】A
【解析】中国近代的新音乐以学堂乐歌为代表和发端,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贡献了一批早期的优秀声乐作品,开“新音乐”创作之先河,使“集体歌唱”(过去没有集体合唱这种形式)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奠基石和发端的作用。
9. 我国近代第一个由中国人组成的西式管弦乐队——上海贫儿院乐队,其创办者是( )。
A. 萧友梅
B. 李叔同
C. 赫德
D. 曾志忞
【答案】D
【解析】1908年,曾志忞在其父所创办的“上海贫儿院”中特别设立了一个“音乐部”,开辟了专门从幼儿中培养音乐人才的试验,并将这些学习音乐的贫儿选出约四十人组织了一个管弦乐队。
10.歌曲《延安颂》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
A. 莫耶,郑律成
B. 莫耶,吕骥
C. 熊复,冼星海
D. 熊复,郑律成
【答案】A
【解析】《延安颂》,的词曲作者分别是莫耶词,郑律成曲。歌曲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的延安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具有抒情性,又富战斗气息。全曲可分为五个部分,也可看作是带变化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因为中间节奏比首尾稍快,风格上也形成鲜明对比。第一部分带有叙述性,优美妩媚的旋律倾注了作者对革命圣地满腔的热情的由衷的赞美。结尾处二声部合唱把全曲推向高潮。
11.童斐撰写了一部论述我国古代音乐和传统歌唱艺术的音乐史论著,其名为( )
A. 《中国音乐史》
B. 《中国音乐史话》
C. 《中乐寻源》
D. 《中国音乐史纲》
【答案】C
【解析】童斐著撰写的《中乐寻源》是一部有关民族音乐(主要是昆曲音乐)源流及律吕、宫调、音韵声歌、曲谱等方面的研究专著。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八章:音乐起源、音乐与教育、律吕、乐器、宫调、音韵、谱式、声歌。下卷为各种歌谱(昆曲谱)论述举隅,分为五部分:一是各种谱式。二是南曲北曲论述。三是文情声情论述及散曲选录。四是传奇、杂剧之文情声情曲谱选录。五是套曲带宾白式。本书卷首有吴梅序及作者自叙。书末附作者论说五则:中声五降、腔调古简今繁、合唱独唱之异、高音平音之感异、淫声解。论述颇中肯,且有新意。
12.乐歌《黄河》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
A 石更、辛汉
B. 杨度、辛汉
C. 石更、沈心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