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科技大学会计综合考察之会计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账簿

【答案】账簿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对企业的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序时分类、系统地登记和反映的簿籍,是由—定格式并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的。通过登记账簿,对会计凭证所提供的大量、分散的核算资料加以归类、整理,以全面、系统地提供反映经济活动情况的信息,从而为定期编制财务报告、检查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提供了可靠依据。账簿所提供的既总括又明细的核算资料,对沟通联结会计凭证与会计报表起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中介作用。账簿按用途分类,—般可分为序时账簿(或日记账)、分类账簿和各查账簿三种。

2. 固定资产折旧

【答案】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进行的系统分摊。其中,应计折旧额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和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企业的固定资产虽然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但由于使用过程的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都会引起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固定资产的有形磨损是指固定资产的物质磨损,定资产的无形磨损是由于科技进步而引起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而引起的价值损耗应在其使用过程中用计提折旧的形式实现价值补偿。常见的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等,不同的折旧方法对具体—个会计期间而言,计提的折旧额是不相同的,因而最终影响企业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应纳税额,但从长期来看,只要所得税的税率保持稳定,那么折旧方法的选用对企业的利润影响为零。

3. 资本公积

【答案】资本公积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是企业收到投资者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形成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原因有溢价发行股票、投资者超额缴入资本等。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从形成来源看,资本公积是由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额中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或者其他人(或单位)投入的不形成实收资本的资产的转化形式,从本质上应属于投入资本的范畴。

企业取得的资本公积金,在“资本公积”账户进行核算,并按资本公积形式的来源进行明细核算。资本公积由全体股东享有,资本公积在转增资本时,按各个股东在实收资本所占的投资比例计算的金额,分别转增各个股东的投资金额。资本公积明细科目中的各准备明细科目,如股权

投资准各等,是所有者权益的一种准各,在未转入“其他资本公积”明细科目前,不得用于转增资本(或股本)。待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和股权投资处置时,再将其转入“其他资本公积”明细科目,转入“其他资本公积”明细科目后才可按规定程序转增资本(或股本)。

二、简答题

4. 什么是复式记账? 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案】复式记账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发生时所引起的会计要素数量的增减变化,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种记账方法。其实质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对应的账户反映—项经济业务。

复式记账法是由单式记账法演变而来的。单式记账法,是指只对每—项经济业务,—般只在—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该记账方法除对涉及应收、应付现金的收付业务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登记以外,对于其他经济业务,都只在—个账户中进行登记或不予以登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单式记账法本身存在的会计科目设置不完整、账户记录之间没有相互联系的缺陷便日渐显露,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因此,单式记账法逐渐被复式记账法所取代。

5. 什么是交易性金融资产? 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应如何反映?

【答案】(1)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买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2)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公允价值反映,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时,应按二者之间的差额,调增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同时确认公允价值上升的收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时,应按二者之问的差额,调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同时确认公允价值下跌的损失。

6. 何谓借贷记账法? 如何理解“借”、“贷”二字的含义?

【答案】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来记录经济业务的—种复式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的借、贷两字的含义,最初是从借贷资本家的角度来解释的。此时,借、贷两字表示债权债务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以及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对借贷记账法的利用,借、贷二字不再局限于货币资金借贷业务的增减变动情况,而逐渐扩展到财产物资和经营损益等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情况。这时,借、贷二字就逐渐失去原来的含义,而转化为纯粹的记账符号,用以标明账户记录经济业务数量增减变化的方向,即账户的借方和贷方。

7. 什么是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具有哪些特征?

【答案】(1)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用寿命超过—个会计年度。

(2)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固定资产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 使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这意味着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工具或手段,而不是直接用于出售的产品。

②使用寿命超过—个会计年度。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预计使用固定资产的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等。在通常情况下,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可以根据其在企业的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过程中使用的会计年度来确定。

③固定资产为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具有实物形态,这—特征将其与无形资产等资产清晰地区别开来。作为固定资产必须有—个存在的实体。

8. 什么是固定资产折旧? 影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用公式可表示为:

应计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

计算公式中的“预计净残值”—般是指预计的固定资产在停止使用时可能产生的残值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的净额。

(2)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是指企业在各个会计期间对当期应计折旧额的确认。影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因素主要有固定资产的原价、预计净残值和预计使用寿命等三个方面。

①固定资产的原价

固定资产的原价也称原始价值,是指固定资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它是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数。以其作为计提折旧的基数,可以使折旧的计提建立在客观、统—的基础上,不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于个别无法直接通过账面记录确定原价的固定资产,如盘盈的固定资产、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以其重置完全价值等作为折旧基数。

②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般是指固定资产的预计残值收入扣除预计清理费用后的净额。预计残值收入是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预计可收回的器材、零件和材料等的残料价值收入; 预计清理费用是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预计发生的拆卸、整理和搬运等费用。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数额为应计拆旧额。

③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

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问,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预计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主要应当考虑该资产的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该资产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等。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