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理工大学管理会计(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批别动因作业
【答案】批别动因作业是服务于每批产品并使每一批产品都受益的作业。
2. 安全边际
【答案】安全边际是指正常销售量或者现有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这一差额表明企业的销售量在超过了保本点的销售量之后到底走了多远。或者说,现有的销售量降低多少,就会发生亏损。
3. 杜邦分析法
【答案】杜邦分析法指的是利用集中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地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它主要评价公司盈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是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的一种经典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的乘积,从而有助于深入分析和比较企业经营业绩。
4.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答案】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一定产量产品的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与标准变动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变动制造费用是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与直接人工工时相乘之积,因此,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5. 产品组合优化决策
【答案】产品组合优化决策就是通过计算、分析进而作出各种产品应生产多少才能使得各个生产因素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并获得最大利润的决策。
二、简答题
6. 何谓敏感性分析? 在投资决策中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答案】(1)在长期投资决策中,敏感性分析是用来研究当投资方案的净现金流量或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对该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所产生的影响程度。所谓敏感性指的是因某变量的变化而导致目标函数发生变化的程度,如果某变量的较小变化可以导致目标函数发生重大变化,即表明目标值对该相关因素的敏感性强;反之,则表明对该相关因素的敏感性弱。在投资决策分析中,经常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来检查各种变量对投资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以帮助决策者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在各种不同的方案中进行选择。
(2)敏感性分析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以净现值为基础的敏感性分析。如果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〇, 说明该方案的投资报酬率大于预定的贴现率,方案可行。但是如果方案的年现金净流量或使用年限发生了变化,方案的可行性就将随之而发生变化。敏感性分析就是要解决这两个因素可以在多大的范围内变化,而该方案的投资报酬率仍然大于预定贴现率的问题。
②以内部报酬率为基础的敏感性分析。以内部报酬率为基础的敏感性分析可以分别考虑假定年现金流入量(有效使用年限)不变的条件下,测算内含报酬率降到最低限(即资金成本)时对有效使用年限(年现金流入量)的影响。年净现金流入量和有效使用年限对内部报酬率的影响程度可用敏感系数表示。敏感系数是目标值的变动百分比与变量值的变动百分比的比值,即敏感系数=目标值的变动百分比/变量值的变动百分比。敏感系数大,表明该变量对目标值的影响程度也大,该变量因素为敏感因素,反之亦然。如果年净现金流入量的敏感系数比有效使用年限的敏感系数大,说明年净现金流入量对内部报酬率的影响比有效使用年限大。
7. 什么是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 这种成本分类有什么作用?
【答案】付现成本是指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能够改变其支出数额的成本。可见,付现成本是决策必须考虑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短期经营决策中,若面临货币资金短缺而向市场筹集资金很困难时,往往选择付现成本最低而不是总成本最低的方案。
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并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改变的成本。可见,沉没成本是对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都没有影响的成本。沉没成本是企业在以前经营活动中已经支付现金;而在现在或将来经营期间摊入成本费用的支出。因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等均属于企业的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有时也称为“沉落成本”或“旁置成本”。
8.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说明了什么?
【答案】讨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与联系,不仅是为了从理论上把握它们各自的特定内涵,更重要的是为了行之有效地开展会计工作,尤其是管理会计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在我国,管理会计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没有专设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只能由财务会计人员兼做,这样势必妨碍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管理会计工作将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企业设立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也将成为完全必要且非常可能的事情。
9. 如何进行生产工艺决策?
【答案】生产工艺是指加工制造产品或零件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及加工方法的总称。同一种产品或零件,往往可以按不同的生产工艺进行加工。在决策时采用使该产品或零件的总成本最低的工艺。一般而言,生产工艺越先进,其固定成本越高,单位变动成本越低;而生产工艺落后时,其固定成本较低,但单位变动成本却较高。在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消长变动组合中(体现
,产量成为最佳的判断标准。这时,只要确定不同生产工艺的成本分界点(不同生产为单位成本)
工艺总成本相等时的产量点)就可以根据产量确定选择何种生产工艺最为有利。
10.为什么说按照传统的经营环节来划分作业中心不能满足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的需要?
【答案】这是因为:
(1)在适时制生产方式下,一个大型企业通常分设为若干制造中心。这些制造中心既可能生产直接对外销售的产品,也可能为下一个制造中心生产半成品,成为适时相接的制造过程的独立环节。因而,作业中心是相对于制造中心划定设立的。
(2)在适时制生产方式下,材料采购并不构成独立的生产环节。此时,材料采购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保证某一个作业中心生产的适时需要,材料采购工作由制造环节外的工作演化为制造环节内的工作,每一个作业中心都有专司材料供应工作的人员和手段。
(3)依据工作组合的可独立性和工作组合内容的可分解性,我们可以也只能据此把一个制造中心划定为若干作业中心。正因为可独立,作业中心可以成为作业责任考核的对象,而可分解性则反映了制造中心包含若干作业中心的状况。强调作业中心是作业成本计算的对象,是基于作业考核的目的,因为作业成本计算法既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也是一种责任考核方法。
另外,将作业中心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还有利于汇集资源耗费。由于管理手段的限制,也由于成本核算本身的成本—效益原则,及时地把资源汇集到每项作业既无必要也无可能,这样,作业中心就成为计算资源耗费价值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在计算成本时,应先在作业中心汇集该中心范围内所耗费的各种资源价值,然后,把汇集的资源价值按照资源动因分解到各种作业。之所以要把资源价值分解到各作业,是因为各作业对最终产品贡献的方式与原因不同。
11.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中,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了全部的制造费用。其特点主要有:
①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公认会计准则认为会计分期是对持续经营的人为分割,应该尽量保证持续经营假设下经营的均衡性。完全成本法强调持续经营假设下经营的“均衡性”,认为会计分期是对持续经营的人为分割。这样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转销时间也就并不十分重要,它是可以在将来换取收益的资产,
②强调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在成本补偿方式上的一致性。完全成本法认为,只要是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耗费,均应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固定性制造费用也不例外。固定性制造费用应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一起共同构成产品的成本,不能人为地将它们割裂开来。
③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归集于产品而随产品流动,本期已销产品和期末未销产品在成本构成上是一致的。在一定销售量的条件下,产量大则利润高,客观上完全成本法有刺激生产的作用。
(2)变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中,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其特点主要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