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经常让学生问自己“我准备好了吗? 我理解了吗? 我记住了吗? ”等等这一类的话,是属于训练学生( )。
A. 认知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认知技能
D. 掌握程序性知识的技能
【答案】B
2. 试误说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
A. 尝试错误的过程
B. 建立某种情境与某种反应之间的联结
C. 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D. 进行操作而使反应与刺激建立联结的过程
【答案】B
3. 通过对零散、个别的项目、单元进行分类与排列,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简明有序的结构的学习策略是( )。
A. 复述策略
B. 概括策略
C. 精细加工策略
D. 群集策略
【答案】D
4. 华生认为,初生的婴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即怕、怒和( )。
A. 爱
B. 悲
C. 喜
D. 恶
【答案】A
5.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华生
D. 布鲁纳
【答案】A
6. 班杜拉认为父母、教师、同伴和其他人都具有榜样的作用。一般说来, ( )最易被模仿。
A. 地位低的榜样
B. 地位高的榜样
C. 受奖行为
D. 敌对的、攻击性行为
【答案】D
7. 学生为获得优良的学业成绩而努力学习,是( )动机的表现。
A. 追求成功的
B. 成就
C. 避免失败的
D. 社交
【答案】B
8. 文革后,最早正式出版的我国自己编写的教育心理学教材的是( )。
A. 潘菽
B. 邵瑞珍
C. 韩进之
D. 艾伟
【答案】A
9. 尼斯比特在依据功能的不同划分的六种学习策略中,“监控”的功能是(
A. 将目前的任务与以前的工作联系起来
B. 试图将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
C 对活动结果进行初步的评估
D. 重新计划或重新设置目标
【答案】B
)。
10.在多次遇到众邻居家的狗之后,儿童形成了对“狗”的基本理解,包括狗的一般体型特征、生活习性、典型行为等。此时儿童关十狗的知识的表征方式是( )。
A 图式
B. 命题
C. 表象
D. 产生式
【答案】A
【解析】图式是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它影响对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个体所以能对各种刺激做出这样那样的反应,是由于个体具有能够同化这些刺激的某种图式。这种图式在认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即能过滤、筛选、整理外界刺激,使之成为有条理的整体性认识,从而建立新的图式。
11.某小学生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而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其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是(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正惩罚
D. 负惩罚
【考点】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应用。
【答案】B
【解析】此题是对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考查。根据斯金纳的观点,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目的都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但正强化是通过旱现愉快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强化则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正惩罚与负惩罚的目的都是降低反应发生的概论,但正惩罚是通过呈现消极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惩罚则是通过中止积极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认真完成作业”是希望提高发生概率的行为,而“避免父母的斥责”则是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
12.( )是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A. 皮亚杰
B. 弗洛伊德
C. 华生
D. 埃里克森
【答案】D
13.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问大致为(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