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综观近十年研究成果,关于反问句的本体研究成果颇多,关于“难道”一词的本体研究大同小异者也不下几十篇,然而能够结合对外汉语教学以及发现对外汉语教材编写问题所在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的研究成果依然有待新作。反问句尤其是以“难道”这种具有多重意义的句式,一直都是一个教授和学习的难点。长期以来关于“难道”的研究,都只强调其反问意义,直至吕叔湘先生的《文言虚词》问世,提出了“难道”具有反问义和揣测义两种意义后,这一长期的偏误才得以纠正。然而经笔者调查发现,吕先生的这一指正并没有引起后期教材、教辅编写以及课堂教学的关注。本文从反问句的本体研究和“难道”的本体研究入手,对学生作业和课堂教学进行了调查,并对多种对外汉语教材进行了分析,还做了调查问卷,从分析结果看,“难道”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教材编写中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本文从“难道”本体出发,提出了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建议,并详细地归纳出“难道”的两种意义的讲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