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典型临床发作的机制是由于() 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增殖引起。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增殖引起。 血液内大量裂殖子存在引起。 大量红细胞破坏,裂殖子及其代谢产物释放入血引起。 大量配子体引起。
疟原虫的生活史在人体内进行的是() A.全部有性生殖。 B.部分无性生殖。 C.小部分有性生殖,大部分无性生殖。 D.大部分有性生殖,小部分无性生殖。 E.全部有性生殖和全部无性生殖。
病原体的侵袭力是指() A.病原体侵入机体的能力。 B.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扩散的能力。 C.病原体产生毒素的能力。 D.病原体的毒力。 E.病原体的繁殖力。
5岁患儿,8月15日开始发热头痛,呕吐一次,次日排稀便两次,精神不振,晚间开始抽搐,神志不清。查体,急病容,脉充实有力,颈强(+),克氏征(+),肢体肌张力增强,血WBC14×1012/L,便常规:WBC0~5个/Hp,CSF细胞数27×1012个/L,糖2.5mmol/L,氯化物115mmoL/L,蛋白0.45g/L。哪种诊断可能性大() 中毒型菌痢。 流脑(脑膜脑炎型)。 钩体病(脑膜脑炎型)。 结核性脑膜炎。 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死亡的主要原因为() A.高热、昏迷。 B.缺氧。 C.中枢性呼吸衰竭。 D.低钠性脑病。 E.外周性呼吸衰竭。
乙脑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