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铃响了,老师拿着准备好的影视资料和教具走进教室,发现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漫画来嘲笑他,同学们嬉笑不已。遇到这样的恶作剧,这位老师并没有生气,他走上讲台和颜悦色地说:“黑板上的头像画得很逼真,很有艺术性,这位画画的同学很有艺术天分,我为班上有这样的人才感到高兴、我建议这位同学以后多向美术老师请教,充分发挥特长,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一个美术家呢!”这位老师接着说:“画虽然画得很好,但是这节课不是美术课,而是音乐课,现在我把它擦掉好吗?”老师正要拿板擦去擦,只见“未来美术家”疾步走向讲台前,向老师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抢过黑板擦,擦掉了他的“得意之作”。
在学习《丰富多彩的进行曲》这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聆听进行曲片段,说出它所适宜的演出场合。当听到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片段时,有学生回答说适宜在葬礼仪式时演奏。“为什么?”我问他。“因为这首乐曲的速度是缓慢的,而且,经常有从学校门口经过的灵车,那些人在演奏的就是差不多的音乐。”“有的还很热闹。”有同学补充说。这会儿,教室里像炸锅了似的,有笑的、说的、学的。这种状况属于()。 ["从“妙用学生的错”中生成","从“善用学生的问”中生成","从“巧用学生的话”中生成","从“活用学生的发现”中生成"]
当课堂上出现的教学情境与预设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就感到束手无策,不知应变,有时为了上好一节教学目标明确、知识点充分展示的课,我们会绕过问题直奔目标。也许整节课的教学结果是无可挑剔的,但也使得整节课的教学变得机械化和程式化。教师忽略了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甚至学得毫无兴致。因此,在课前设计教学预案时,教师应该()。 ["课前设计给教学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营造宽松预愉悦氛围,提供生成土壤","课中生成,与学生共建“互动网“","活学活用"]
一次音乐课上,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律动游戏,游戏内容要求学生排列整齐,站在座位之间的空行处,但恰巧上节课教师由于课程需要把座位安排成几个环形,而且由于拖堂没有及时把座位恢复原状。此时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先把座位恢复原状后再上课,势必会造成混乱并耽误时间,于是教师因势利导,安排学生按现有的座位坐好,然后再进行游戏,改变了游戏队列阵型,同样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在音乐教学事件的类型中属于()。 ["教学环境突发事件","教学气氛突发事件","教学设备突发事件","教学活动突发事件"]
故乡的小河故乡的小河,一直在我的梦中蜿蜒流淌。我的故乡是东北山区的一个小村庄,虽算不上风光旖旎,但也称得上山清水秀。小河在村边蜿蜒流淌,流过了远古洪荒,珍藏了岁月的沧桑。春天的小河是一首清丽温婉的诗,夏天的小河是一幅生动的民间风俗画,秋天的小河是一篇充满理性哲思的抒情散文,冬天的小河是一首充满野趣的童谣。小河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小村的人似乎一天也离不开小河,它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理所当然地向小河索取着一切,甚至把河边的柳树砍下做了烧柴,捞出河中的细沙筑屋垒墙;每当大旱年头,又把小河当成救命河,河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大田,用小河瘦弱的身躯,支撑起小村一年的希望……就这样,小河用它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小村,用它的默默流淌,记录着小村的成长,它是小村生命延续的源泉……时光随着流水远逝,当我回到阔别十余年的小村,我第一眼的感觉是:山乡巨变了!大红砖瓦房、红砖围墙代替了草屋板杖;摩托车满街跑,汽车、拖拉机屡见不鲜,村里安了自来水,互联网进了农家院……小村人过上了现代生活!可是,当我定睛看时:山上茂密的树林不见了,田地开到了山顶;原来开满鲜花的大草甸子,现在积满泥沙;光秃秃的山岗上,成群的牛羊正在把树根刨出来咀嚼……河床坍塌了,混浊的细流几近干涸,河床边堆满垃圾,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这个曾经让小村依赖的小河,这个在小村人生活和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小河,就这样被冷落了,被抛弃了。我久久地站立在小河边,听到了小河沉重的脚步和悲情的呜咽!它狼藉的面容让我不忍卒看。我感觉到了无限悲凉,我无法预知小河的明天。但我似乎更不敢想象小村的明天!我只愿小河的清波,重新荡漾在故乡孩子们的梦中……(1)结合材料,谈谈"我……听到了小河沉重的脚步和悲情的呜咽!"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联系实际,谈谈作者用"我只愿小河的清波,重新荡漾在故乡孩子们的梦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写作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师者,所以传遭受业解惑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请根据上述两句话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以"我为什么要当教师"为题,写一篇论说文。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