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主要因素。

【答案】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因素可以从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两方面来说:

(1)学校内部因素

学校内部因素,如指导思想与目标、课程与教学、校园文化、管理、德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教师与学生、教育评价等。树立合理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德育课程设置科学,德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有方,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加强学校管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等是学校德育出实效的重要保证。

(2)学校外部因素

学校外部因素,如家庭和社会因素等。学校德育过程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指学校德育的要求同社会、家庭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不一致而产生的矛后。它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家庭教育或有关社会教育同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而产生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形成与发展,必将削弱各自的力量,干扰了学校对学生品德的培育。另一种是学校教育与环境对学生产生的各种自发影响(包括来自现实生活、社会交往、书刊和电影、电视、广播对学生的不良影响)的矛盾。这种矛盾的激化,也必将严重削弱、甚至可能完全压倒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上述两种矛盾都是经常而且大量存在的。若等闲视之、不予理睬,则会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带来严重障碍,不利于他们的品德健康地成长。

2. 简述资源管理学习策略及其类别。

【答案】资源管理学习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学习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利用学习资源;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主要涉及如何有效选择安排干扰较小的环境学习,充分利用学习情境的相似性等; 努力管理策略主要涉及掌握一定方法排除学习干扰,使精力能有效集中在学习任务上; 学业求助策略指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如何向他人请求帮助的行为。

3. 简述教育实验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的含义,并举出两种影响实验效度的心理效应。

【答案】(1)内在效度的含义

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能被解释的程度。它表明的是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的程度上是来自于对自变量的操纵。

(2)外在效度的含义

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研究结果是否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非实验情境、其他变量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外在效度可分为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

(3)影响实验效度的心理效应

例如,霍桑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等对教育实验的效度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 简述菲茨与波斯纳提出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菲茨和波斯纳提出了三阶段模型,将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其各自含义与具体特点如下:

(1)认知阶段及其特点

练习者要将组成某种动作技能的活动方式反映到头脑中而形成动作映象,并对自己的任务水平进行估计,明确自己能够做得如何。在该阶段:对示范动作,或者参考书、参考图示进行观察,需要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技能的动作结构和特点,以及各组成动作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动作映象。

(2)联系阶段及其特点

在这个阶段,学习者的注意力己从认知转向动作,逐渐从个别动作转向动作的协调与组织。开始把个别动作结合起来,以形成比较连贯的动作。但是他们常常忘记动作之间的联系,在动作转换和交替之际,往往出现短暂的停顿现象。

(3)自动化阶段及其特点

这是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所学习的动作技能的各个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己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巩固下来,各个动作的像话协调以达到自动化。

5. 简述17-18世纪的德国新大学运动。

【答案】(1)背景:国家对大学的影响逐渐增强,自然学科的发展与实科教育的兴起,培根、笛卡尔、莱布尼茨等人哲学新思潮的影响。

(2)主要内容:新大学运动的中心哈勒大学将近代哲学和近代科学引入课程,明确“教学自由”和“思想自由”的办学原则; 哥廷根大学提倡大学开展科学研究,设立研究性的图书馆和研究所,采用实验、观察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3)意义:拓展了近代大学的功能,为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德国研究性大学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积累了实践经验。

6. 简述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答案】(1)“新教育运动”又称“新学校运动”

育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完全小同的新学校。

(2)新教育运动的形成:1889年,被誉为“新教育之父”的英国教育家雷迪创办了阿博茨霍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兴起。雷迪提出办校的宗旨是促进学生身体、心灵的健全发展,重视儿童的个性特征,使儿童成为完人。新学校破除古典的传统课程体系,开设农艺、手工劳动等课程,以训练儿童的体力、智力和手工技巧。

1898年,法国新教育拥护者德莫林仿照雷迪的做法,在法国开办了罗歇斯学校。德国教育家利茨也在同年开办了同类学校,称为“乡村教育之家”。利茨认为教育应包括品格教育、宗教道德教育、身心官能力量的发展、公民教育、民族文化教育,使儿童在身体、精神、宗教、道德、知识、情感诸方面都能均衡发展。

此后,在比利时、瑞士、意大利都相继开办了各种形式的新学校,在欧洲逐渐形成广泛的新学校运动。

(3)新学校的特点:新学校大多设在乡村或大城市的郊区,周围环境幽静,风景优美,设备优良,采用家庭式教育管理方式。新学校重视体育、手工、园艺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独创精神; 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现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反对体罚,重视儿童兴趣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道德教育上,向儿童灌输资产阶级民主、合作的观念,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和进取心。

(4)随着新学校在欧洲各国的建立,1912年在瑞士成立国际新教育联盟。1921年法国的加雷市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出版《新时期的教育》杂志,宣传新教育理论。1922年正式颁布协会章程,提出新教育的七项原则:

①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即增进儿童的内在精神力量;

②尊重儿童个性发展;

③使儿童的天赋自由施展;

④鼓励儿童自治;

⑤培养儿童为社会服务的合作精神:

⑥发展男女儿童教育间的协作;

⑦要求儿童尊重他人,保持个人尊严等。

这七项原则实际上成为新教育运动的国际宣传。新教育运动传入美国后,因与当时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基本相通,从而形成与传统教育对垒的更大势头。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世界教

,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育联谊会”

(5)与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相比,欧洲的新教育运动更注重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育; 新教育运动更强调自由教育:新教育运动的理论基础更缺乏统一性。

7. 简述教育研究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答案】教育研究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1)课题的价值;

(2)相关文献综述(对同类研究和相关研究状况把握的准确性与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