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42政治学和经济学概论之政治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社团
【答案】政治团体是指那些区别于政党和国家机关,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去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利益群体。代表特定集团的利益,是政治团体存在的基础; 参与和影响政治过程,是它的主要任务; 通过影响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来实现集团利益,是政治团体的基本政治性质。政治社团的形成,是社会政治关系的要求,也是政治参与行为的组织和制度体现。在当代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社团得到很大发展,己成为社会政治体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政治生活和政府政策的制定、执行具有重要影响。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组织,政治社团具有以下一般特征:
①政治社团的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
②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
③政治社团参与政府的政策过程,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实施;
④政治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
2. 行为主义
【答案】行为主义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学家努力使政治学科学化的结果。这一努力肇始于19世纪30-40年代孔德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哲学和方法论。经过发展,实证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成为政治学科学卞义的哲学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政治学家主张采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统计学方法来研究政治,发起了“新政治科学运动”,为行为主义政治学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美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步成为20世纪70年代前西方政治学的主流。行为主义政治学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其主要特点体现在: ①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②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因而注重定量研究而抛弃定性研究;
③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研究,主张政治研究应该是经验性和描述性的;
④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以不偏不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得到公正的结论;
⑤吸收了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政治现象展开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多个层次的研究,构成了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说,大大拓宽了政治学研究的领域;
⑥规定自己的分析任务不在于政治的“应然’,,而在于政治的“实然”,因此在政治现实性上,它表现为从技术角度看,怎样进行统治和权力分配,而不是阐明统治为何是合理的。
3. 国家
【答案】国家是指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国家的阶级统治本质是最根本的,国家与氏族社会公共权力在划分居民和暴力组织方面的差别,不过是国家的阶级统治本质的自然延伸和特定表现。马克思主义根据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益来划分国家类型,把人类有史以来的国家划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四种基本类型。
4. 政治社会化
【答案】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是人们认识政治和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社会化阶段相互作用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媒介主要有:家庭、学校、特定的政治符号、政治实践。
政治文化是指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政治文化是作为一种观念形式而存在的,它是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关系作用于大脑的产物,因此,特定政治文化的性质是由特定政治关系决定的。
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
①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
②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
③政治文化通过政治社会化过程得以传习,因此,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5. 政治文化结构
【答案】政治文化结构主要由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政治心理这三大层次有机组合而成: ①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 ②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包括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理论;
③政治价值规则是政治心理与政治思想相互作用并在人的认知系统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观念取向,构成了政治文化的核心部分。
6. 亨廷顿
【答案】塞缪尔·亨廷顿(1927.4.18-2008.12.24),美国当代著名的国际政治理论家。他最著名的观点是有关于政治体系制度化的四个指标。按照西方政治学家的看法,研究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趋向,必须确立一个衡量座标。亨廷顿则特别强调政治制度化的作用。亨廷顿指出一种政治体系的制度化水平可用四个指标来衡量:
①适应性,即政治体系能否应付环境不断变化的挑战,从而得以存活和延续;
②复杂性,即政治组织是否在结构上高度分化,并在功能上实施隶属关系明确、职责权限清晰的
专门化分工;
③自主性,即政治系统能否独立于其他社会力量或社会活动而运作,程序合理,决策果断,令行禁止;
④内聚性,即政治体系是否具备共同意识,在总体上做到团结协作、步调统一。按照亨廷顿的理论逻辑,用上述指标来衡量,西方政治制度无疑是最完备、最成熟的理想模式。
7. 两党制
【答案】两党制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或在总统竞选中获胜的一党,执掌政权,成为“执政党”或称“在朝党”:而在议会选举中没有取得多数席位或在总统竞选中失败的政党,成为“反对党”或称“在野党”。而“反对党”的存在并不以反对政府,推翻现政权为宗旨,而是以合法监督政府、制约执政党的活动为己任,并充当现政府的后备政府,在执政党陷入政治危机时取而代之,从而使整个国家机器正常有序地运转。两党制仅仅描述的是一国内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现象,并不是说这个国家内只存在两个政党。实行两党制的国家中,除了在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两大政党外,还存在一些小党。两党制主要有两种典型模式:一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8. 多党制
【答案】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由多个政党竞争国家政治职位并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制度。由于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的竟选、议会等政治过程中存在着多个政党并立角逐的局面,因而这种多党制又叫做“多党并立制”。多党制国家政治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①党派林立,党派情况复杂。
②内阁更迭频繁,政局不稳。
③政党不断组成政党联盟,而且随着政局发展,政党联盟又不断发生新的分化组合。由于资产阶级的多党政治归根结底是由大资产阶级操纵的,因而多党制本质上也只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和控制劳动人民的工具。多党制同两党制相比,有许多缺点:
①选民不能直接决定由谁来组织政府,政府的组成并不是依据选票,而往往是由各党之间在选举结束后进行的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决定的;
②某些居于支配地位的政党的支持,对组成各界政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样,这些居于支配地位的政党通常能够获得远远超出它所的选票的影响力;
③纯粹的多党制是在鼓励形态竞争,政党之间的斗争以观念为核心,而不是围绕着政府权力而进行;
④多党制常常导致政治不稳定,因为个别政党集团很难在立法机构中赢得多数支持,在这种情况下组成的联盟非常脆弱,容易产生党内纠纷,或者联盟内部分裂,继而导致政府的崩溃。
二、简答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