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上海社会科学院914西方经济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低档物品

【答案】低档物品是指需求收入弹性为负的商品。因此,低档物品需求量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随着收入减少而增加。与此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正常物品,即需求收入弹性为正的商品,正常物品需求量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随着收入减少而减少。低档物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价格变动与收入效应同方向变动。商品降价使得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再根据低档物品定义,收入增加使得低档物品需求量减少,因此低档物品降价的收入效应为负。由于商品降价的替代效应始终是正,因此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减弱了替代效应。

低档物品中有一类特殊的物品—吉芬物品。根据定义,吉芬物品降价使得吉芬物品需求量减

,吉芬物品降价的收入效应为负,并少。吉芬物品降价的替代效应为正值(吉芬物品需求量增加)

且绝对值大于替代效应,所以总效应为负。

2. 消费者均衡

【答案】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其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这里的均衡指消费者实现最人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不变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其中入为货币的边际效用。

序数效用论者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在一起说明消费者的均衡。任何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在用一定的收入购买商品时,其目的是为了从中获得尽可能大的消费满足。消费者偏好决定了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一个消费者的关于任何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簇可以覆盖整个坐标平面。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决定了消费者的预算线,在收入既定和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能有一条。那么,当一个消费者面临‘条既定的预算线和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时,只有既定的预算线和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

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此时满足

3. 需求收入弹性 。

【答案】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如果用%表不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用M 和ΔM 分别表示收入和收入的变动量,Q 和ΔQ 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变动量,则需求收入弹性公式为:

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值来判断该商品是必需品、奢侈品还是劣等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 即e M >1, 表示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收入水平上升幅度,则该商品为奢侈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1而大于0,即。0<eM <1,表示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水平上升幅度,则该商品为必需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0, 即e M <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反而下降,则该商品为劣等品。

4. 边际收益产品与边际产品价值

【答案】边际收益产品(MRP )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收益,它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MP )和边际收益(MR )的乘积,即。厂商为使其利润最大,总是使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增加量等于这一单位要素所耗费的成本,所以厂商利润最大化的

,原则就是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MFC )这里边际要素成本是指增加雇用最后一个单位

劳动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边际产品价值(VMP )指要素的边际产品(MP )与产品价格的乘积,即。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每个厂商来说,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带来的边际收益(MR )始终不变且等于产品价格,即MR=P,所以边际收益产品与边际产品价值是相等的。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边际收益总是小于价格,即MR

5. 消费者剩余 。

【答案】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由于消费者消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是不同的。但是,消费者在市场上所面临的同种商品的价格往往却是相同的,这样,消费者为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

际支付的价格之间就会有一定的差额,这一差额就构成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可以用图来表示。

消费者剩余

如图所示,反需求函数p =f(Q )表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消费

者剩余可以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即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它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和消费商品所感受到的状态的改善。因此,消费者剩余通常被用来度量和分析社会福利问题。

6. 市场失灵

【答案】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他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导致现实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以及不完全信息都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和主要表现。

西方经济学者认为,在现实社会中,种种原因将导致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的运转无法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无法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等社会目标。因此,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必须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来加以克服。

d

二、简答题

7. 若要增加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对粮食、食油一类的商品,和对黄金手饰、高级音响一类的商品分别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方法?

【答案】若要增加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对粮食、食油一类缺乏弹性的商品应该采取提价的方法,而对黄金手饰、高级音响一类富有弹性的商品应该采取降价的方法。分析如下: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提供该商品的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其原因在于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大于价格的下降率,即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 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其原因在于厂商提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减少率小于价格的上涨率,即价格上涨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必定大于需求量减少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

因此,诸如粮食、食油一类生活必需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为了增加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应该采取提价的办法; 相反,黄金手饰、高级音响这类高档消费品,由于其需求富有弹性,为了增加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则应采取降价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