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866自然地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答案】(1)1980年发表的《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首次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和发展的能力”。它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保护环境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了确保人类的持续存在和持续发展。
(2)其基本内涵:
①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
②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③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④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
2. 为什么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价值二个方面。
(1)直接使用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是多方面的,人类的食物几乎完全取自生物,许多野生生物的遗传资源(例如抗病性,抗旱性等)被用来改良农作物、家畜和家禽的品种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2)间接使用价值
生物多样性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于分明显。
①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
②能够减缓气温的剧烈变化、增加空气湿度和减少早涝灾害的发生。
③吸收和分解环境中的有机废物、农药和其他污染物,减少空气中尘埃和细菌的数量,净化
大气、改善环境。
(3)潜在价值
为后代人在利用生物多样性方面提供选择机会的价值。
3. 地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答案】(1)自然地理学
以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自然地理学的分科主要涉及两个层次:即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称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称为部门自然地理学。
(2)研究任务
①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②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其变化发展规律;
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
④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
⑤研究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4. 地球表面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地球表面的特征包括:
(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一气界面,海底成为液一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一固界面,而海岸带成为三相界面。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等。
(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如水循环地质循环化学物质循环等,并且在交换和循环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
5. 喀斯特地貌、冰川与冰缘地貌分别发育在什么条件下?
【答案】(1)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①岩性与构造条件
喀斯特地貌主要发育在碳酸盐类岩石尤其是石灰岩分布区。这与其分布极广且常露出地表有关。石灰岩的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泥灰岩兼有大量不溶解黏土,白云岩则以白云石为主。按溶解度排序为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因此石灰岩最易喀斯特化。
②水动力条件
水的溶蚀能力、岩石化学性质及透水性对喀斯特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湿热气候区地表水与地下水流量人且活动性强,故喀斯特作用强,反之干旱高寒区喀斯特作用很弱。
(2)冰川地貌
冰川是改造地球表面形态的巨大力量,其塑造地貌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冰川运动实现的。冰川地貌的发育程度与气候条件、原始地形和新构造运动有关。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山地新构造强烈,地形陡峻,则冰蚀作用强盛,冰蚀地貌和冰债地貌较发育,但因冰期后流水作用较强,破坏较严重;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地形较和缓,则冰蚀地貌和冰债地貌发育较差,但后期流水侵蚀弱,冰川地貌易于保存。
(3)冰缘地貌
冰缘地貌,又称为冻土地貌,是由于多年冻土层的存在而产生的一些独特的地貌。冰缘地貌是气候地貌的一部分,其分布受气候条件控制,主要分布在地球的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
由于温度周期性地发生正负变化,冻土层中的地下冰和地下水不断发生相变和位移,使土层产生冻胀、融沉、流变等一系列应力变形,这一复杂过程称为冻融作用。冻融作用是寒冷气候条件下特有的地貌作用。它使岩石遭受破坏,松散沉积物发生分选和受到干扰,冻土层发生变形,从而塑造出各种类型的冻土地貌。
6. 风沙地貌发育与土地沙漠化,黄土地貌发育与水土流失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案】(1)风沙地貌发育与土地沙漠化
①风沙地貌
风对地表松散堆积物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地貌,又称为风成地貌。
②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在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③风沙地貌发育与土地沙漠化的内在联系
我国现己形成的沙漠化土地,主要成因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过度的砍伐、垦殖、放牧以及破坏,导致了大面积的森林、草原、植被退化消失,再加上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一干旱、多风、土壤疏松等,都加速了沙漠化的形成。土地沙漠化是内因,大风天气是外因,两者共同导致了风沙地貌的形成。
(2)黄土地貌发育与水土流失
①黄土地貌
黄土地貌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土状堆积物,分布很广,从全球范围看,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干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