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912管理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何种影响? 如何有效地利用非正式组织?
【答案】(1)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为:①满足职工的需要。②人们在非正式组织中的频繁接触会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从而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③可以帮助正式组织起到一定的培训作用。④非正式组织为了群体的利益,为了在正式组织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往往会自觉或自发地帮助正式组织维持正常的活动秩序。
(2)危害为:①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如果与正式组织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②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也会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③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
(3)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要求:①利用非正式组织,首先要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乃至鼓励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并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吻合。②通过建立和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来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式组织发挥正面作用。
2. 简析人力资源的特征。
【答案】从宏观角度看,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人口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从微观角度看,人力资源是企业等组织雇用的全部员工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人力资源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被誉为“资源中的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能动性
人力资源在经济活动中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能动性资源。与其他被动性生产要素相比,人力资源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主动性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中具有主导地位。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自我强化、选择职业及劳动积极性等方面。
(2)再生性
人力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其再生性可基于人口的再生产和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得以实现。与物质资源相似,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人力资源的有形磨损是不可抗拒的,但人们可通过医疗和保健来延缓磨损进程; 人力资源的无形磨损可以积极预防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们可以通过加强培训、终身教育实现持续的自我开发,消除和避免无形磨
损。
(3)时效性
人力资源是一种存在于人的生命有机体中的劳动能力,其形成、开发和利用均受到时间的限制。一方面,就人力资源构成的个体看,作为生命有机体的人,都有其生命周期。作为人力资源的人,在从事劳动的不同时期,其劳动能力也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就人力资源总体或社会角度看,在各个年龄组人口的数量及其联系方面,也存在时效性问题。
(4)生产与消费的两重性
人力资源既是创造财富的生产要素资源,又是投资(消耗社会资源)的结果,它与其他资源一样具有投入产出规律。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看,人力资源的投资、开发和维持是一种消费行为,人力资源的使用和创造财富则是一种生产性行为。从宏观看,人力资源的形成、配置、使用要逾过社会进行; 从微观看,人类社会是群体性劳动,不同的人分别处于社会经济分工体系的不同劳动组织中。
(5)社会性
人力资源是一种社会性资源。人是社会存在与自然存在的统一,人力资源既是人类社会的主体,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结果。
3. 委员会的工作方式有何贡献和局限性? 如何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
【答案】(1)委员会工作方式的贡献在于:①综合各种意见,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②协调各种职能,加强部门间的合作; ③代表各方利益,诱导成员的贡献; ④组织参与管理,调动执行者的积极性。
(2)局限性为:①时间上的延误,为了取得大体一致的意见,制定出各方面基本上都能接受的决策,委员会需要召开多次会议。这些会议通常要消费大量的时间。②决策的折中性,委员会的成员既是不同利益集团的代表,同时又有自己个人的利益,他们往往把委员会视为充分表现自己、实现个人或集团目标的手段。③权力和责任的分离,委员会的决策可能反映了每个人的意见,但并未反映任何人的所有意见,而任何人都不会愿意对那些只代表了自己部分利益和观点的决策及其行动负完全的责任。
(3)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要注意:①审慎使用委员会工作的形式; ②选择合格的委员会成员; ③确定适当的委员会规模; ④发挥委员会主席的作用; ⑤考核委员会的工作。
4. 业务流程再造的关键阶段有哪些?
【答案】整个业务流程再造实施体系由观念再造、流程再造、组织再造、试点与切换以及实现战略等五个关键阶段组成,其中以流程再造为主导,而每个层次内部又有各自相应的步骤过程,各层次也交织着彼此作用的关联关系。并且流程再造与ERP 实施在实际运行中是交织在一起的。
(1)观念再造
这一层次所要解决的是有关BPR 的观念问题。即要在整个企业内部树立实施BPR 的正确观念,使企业的员工理解BPR 对于企业管理、应用ERP 的重要性。
①组建BPR 小组。由于BPR 要求大幅度地变革基本信念、转变经营机制、重建组织文化、
重塑行为方式和重构组织形式,这就需要有很好的领导和组织的保证。所以,在企业内部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ERP 应用中的业务流程再造。
②制订计划和开展必要的培训和宣传。计划内容包括:哪些是重要的环节,如何做好沟通工作,特别是在可能涉及下岗问题的地方。培训和宣传可以帮助企业的员工从客观的和整个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并理解业务流程再造及其对本企业带来的重要意义,以避免山于员工的不理解,造成企业内部的人心恐慌和对BPR 的抵触情绪。
③找出核心流程。通过相应的管理层找出组织的关键的、核心的流程。
④设置合理目标。这是为了给业务流程再造活动设置一个明确的要达到的目标,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常见的目标有:降低成本、缩短时一间、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等等。
⑤建立项目实施团队。再造项目所需要的变革规模往往很大,超出现有管理结构的处理能力。因此通常需要一个单独的管理结构,一般来说是三级管理结构:最上层是项目的主持人,主持人应该来自最高管理部门; 第二层是一个指导小组,他们负责监督转变的过程; 第二层任务团队,是实际发生变革的地方。流程分析、流程图绘制、新设计评价以及最后的实施都发生在这一层面卜。根据再造工作的范围,在该层设立相应数目的团队,分别负责指定的任务。
(2)流程再造
流程再造是指对企业的现有流程进行调研分析、诊断、再设计,然后重新构建新的流程的过程。
①培训团队。团队组建到正常工作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组建阶段; 规范阶段; 动荡阶段和功能发挥阶段。培训中要强调流程观念,并且介绍一些简单的流程图技术。
②找出流程的结果和联系。按流程所服务的任务为结果,重新设计流程的边界。
③分析并量化度量现有流程。团队画出并理解现有流程的流程图,应用定量指标度量这个流程和流程的每个阶段。具体定量指标有:各阶段的工作时间和流程总工作时间; 各阶段的通过时间,各阶段上和各阶段间的通过时间叠加就是流程的总延滞时间; 任务转手次数(物料、文件及电子信息通过流程时经过的不同人手次数); 计算机系统数目(流程中使用的计算机系统数); 各阶段存在问题; 增值评价(各个阶段是否直接贡献于所需结果的成功传送)。
④再造活动效益判断和标杆瞄准最佳实践。一个流程的再造范围可能会很大,所涉及的再造活动可能很多,按再造活动对组织总体效益的改进效果,按ABC :方法排列出再造活动的优先次序。标杆瞄准最佳实践是一种打破范式、推进不同的做事方式的有用方法,其实质是创造性和创新性。
⑤业务流程的再设计。针对前面分析诊断的结果,重新设计现有流程,使其趋于合理化。流程再设计可以表现为:经多道工序合并,归于一人完成; 将完成多道工序的人员组合成小组或团队共同工作; 将串行式流程改为同步工程等。
⑥新设计的业务流程的审评和实施。
(3)组织再造
在新流程实施之前,对组织基础结构进行评审和必要的变革是非常必要的。这种基础结构包括人力资源和技术。人力资源制度基础结构的要素有管理等级体制、报酬和奖励制度、劳动合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