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集美大学财经学院801西方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根据储蓄与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请解释为什么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会使人们的消费倾向更加稳定?
【答案】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与绝对收入假说不同的是,生命周期消费理沦认为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还会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
按照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观点,由于人们追求稳定的生活方式,从而在人的一生中消费倾向是不稳定的。具体而言,年轻时和年老时,消费倾向较高; 壮年时和中年时,消费倾向较低。
一个社会中,当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即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养老金待遇时,人们就会减少他在工作期的储蓄,增加消费。这样就不会出现中年时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存钱防老的状况,人们的平均消费水平就会提高,人们一生的消费倾向将变得更加稳定。相反,如果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们就会为了以后的生活考虑减少当期的消费、增加储蓄,从而平均消费倾向就会降低,人们的消费倾向就会因为没有保障而变得不稳定。
2. 为什么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变动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为什么公开市场业务这一政策工具是最常用的工具?
【答案】(1)影响货币供给的,一个是货币乘数:另一个是基础货币。从货币乘数看,中央银行可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率来降低或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在基础货币量不变时影响派生存款量; 从基础货币看,一方面中央银行可通过变动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数量,从而影响准备金; 另一方面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直接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时,市场上基础货币量就会增加; 卖出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量就会减少。
(2)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以下其他政策工具难以比拟的明显优点:①能按中央银行的主观意图进行,不像贴现政策,中央银行只能用变动贷款条件或借款成本的间接方式鼓励或限制商业银行的借款数量; ②中央银行可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有效控制在自己希望的规模上; ③操作规模可大可小,交易的步骤也可随意安排,更便于保证准备率调整的精确性; ④不像法定准
,在中央银行备率及贴现率手段那样具有很大的行为惯性(准备率及贴现率不是可以轻易变动的)
根据市场情况认为有必要改变调节方向时,业务容易逆转。这些优点决定了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
政策最常用的工具。
3. 货币政策效果与IS 和LM 曲线斜率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答案】货币政策效果是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根据IS-LM 模型,变动货币供应量会导致LM 曲线平移,从而与IS 曲线形成新的均衡点。前后均衡收入的变化取决于IS 曲线和LM 曲线的形状,即取决于曲线的斜率。
(1)在LM 曲线不变时,IS 曲坦,即曲线斜率越小,LM 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即货币政策效果越好; 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差。
这是因为IS 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投资的利率系数d , IS 曲线越平坦意味着d 值较大,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较明显。当LM 曲线由于货币政策而移动使得利率变化时,d 值较大会导致投资需求变化很多,从而国民收入也会有较明显的变化,也即货币政策效果较好。
(2)在IS 曲线不变时,LM 曲线越平坦,即曲线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
这是因为,当LM 曲线较平坦即斜率较小时,意味着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 较大,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货币需求变动很多。当货币供给量变化引起利率变动时,较小的利率变动就能够产生较多的货币需求变动,从而使货币市场重新均衡。也就是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利率影响很小,从而不会对投资和国民收入产生较大影响,也即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差。
4. 分析两部门经济中储蓄函数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影响。
【答案】两部门经济中,即经济中只有家户部门(居民户)和企业部门(厂商)时,均衡国民收入可以用i=s来表示,即当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经济达到均衡,此时决定的国民收入为均衡国民收入。
储蓄函数为:
定均衡收入,可用图表示。
,当投资假定为外生变量时,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的方法决
图 均衡收入的决定
结合图可以看出,储蓄函数变动时均衡国民收入会发生变动。当自发消费a 增加(减少)时,储蓄函数向下(上)平移,与投资函数形成的新均衡点对应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增加(减少);
,对应的储蓄曲线平坦(陡峭),与当边际消费倾向刀增加(减少)时,储蓄函数斜率变小(大)
投资函数形成的新均衡点对应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增加(减少)。
二、计算题
5. 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 贸
,试计算:(1)储蓄; (2)投资; (3)政府支出。 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答案】(1)用S 代表储蓄,用Y D 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D -C=4100-3800=300(亿元)。
S g ·S r 分别代表私人部门、(2)用I 代表投资,用S P 、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 g =T-G=BS,
在这里T 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 代表政府支出,BS 代表预算盈余,本题中,S g =BS=-200(亿元)。
S g 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亿元)。
(3)从GDP=C+I+G+(X-M )中可知,政府支出G=5000-3800-200+100=1100(亿元)。
6. 若某一经济的价格水平1984年为107.9,1985年为111.5,1986年为114.5。问1985年和1986年的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 若人们对1987年的通货膨胀率预期是按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算术平均来形成的,设1987年的利率为6%,问该年的实际利率为多少?
【答案】(1)依题意,则有:
198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
同理可得:1986年的通货膨胀率为
(2)假设π1987为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则依题意有,
(3)按照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预期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有:
。
三、论述题
7.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奠定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请概括地阐述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提示:你可以先画一个简要的图表,然后根据这一图表阐述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纲要)
【答案】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奠定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这一理论发表于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图对凯恩斯理论进行通俗化的概括和阐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