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 2 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二)10 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三)23 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四)34 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五)44

一、简答题

1.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权利的规定。

【答案】(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下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2. 简述现代人本主义教育。

【答案】(1)人本主义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美国盛行的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试图通过挖掘人类理智与情感诸方面的整体潜力来确立人的价值。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罗杰斯。

(2)人本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有:

①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教育目的就是人的自我实现、完美人性的形成及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人本化教育家对培养“自我实现”的人的最终要求在于培养健康的人格,因此,他们十分重视人格教育。

②主张课程人本化。他们提出“一体化”课程,主张课程内容应建立在学生需要、生长的自然模式和个性特征基础上,体现出思维、情感和行动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与学生的生长过程有机的联系起来。

③学校应该创造自由的心理气氛在学校中影响学校气氛的因素有廿个:教师和管理者;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习过程。应提倡以人为中心的教学、非指导性教学、自由学习、自我学习。

(3)人本主义注重人的整体发展,强调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主张学校应形成最佳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和实现人的各种潜能,给教育理论带来观念上的革新。但是它立足于人性的发展,过分强调个人的价值观和个人的自我实现,简单把个体的潜能实现与个体的社会价值画上等号,从而忽视了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3. 简述在教学方法方面,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缺陷和合理因素。

【答案】(1)在教学方法上面,杜威提出了思维与教学方法的教育思想。他的思维是反省思维,意指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问题解答。由十思维起于不确定的、有问题的情境,培养思维能力首先要提供合适的情境,他认为经验、活动性的课程恰恰能提供这种情境的条件,由此,他把思维五步法直接运用到教学方法上,形成了教学的五个步骤:

①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一一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

②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

③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

④他必须负责有条不紊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⑤他要有机会和需要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使这个观念意义明确,并让他自己发现它们是否有效。

(2)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缺陷有:

①知识的地位问题。他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但将知识的获得、发展从属于智慧的培养,从属于探究的过程。而他又讲探究、思维要以知识为基础,对这个知识来源的解释,让他陷入了矛盾之中。同时对于怎样获得系统知识问题,杜威也一直没有解决好。

②认识的途径问题。认识途径过于单一,只强调科学的方法,并没有证明依靠科学方法可以解决认识方面所有的问题。解决问题与获取知识二者也并不总是一致的。

③问题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杜威将思维过程、经验改造过程、知识获得过程皆与解决问题相联系,但问题并不是无处不在,并且不一定都能找到答案; 同时,教育的任务有很多,不能只限制在问题的解决上。

(3)杜威教育思想的合理因素:

①他认为科学思维的方法是革除社会弊端、实现社会理想的重要手段,拥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逐步减少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②批评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机械呆板,要求教学方法适应儿童特点,注意创造条件引导儿童主动地探索和思考。

4.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采取的教育改革方针。

【答案】“二战”后,经过10余年的努力,苏联教育又恢复到了战前的最高水平,但进入50年代以后又面临新的问题,为此,苏联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958年的教育改革。1958年,苏联通过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全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建议》。《建议》主要内容有:

①强调培养学生走向生活;

②将普及教育的年限由7年延长为8年;

③将原来的10年制延长为11年,延长的一年加到不完全中学阶段,成为8年制学校,是普

通教育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教育仍为3年,通过青年工人学校、农村青年学校兼施生产教学的劳动综合技术普通中学或中等技术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进行;

④在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中,改组原有体制,设立城市和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并改进中等专业学校;

⑤在高等教育中,要求高等教育接近实际生活和生产;

⑥高校应优先录取具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人入学。

本次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加强教育与生活联系;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重视职业教育; 发展高等教育等,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2)1966年的教育改革。1966年,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普通中学工作的措施》的决议。强调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具有高度的觉悟,培养青年面向生活并能自觉地选择职业。要求中学教学内容要符合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要求; 各年级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有衔接性; 要删除大纲中和教科书中过于繁琐和次要的材料,减轻学生的负担; 并对各年级的学时进行了规定; 中学开设选修课。

(3)1977年的教育改革。1977年,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普通学校学生的教学、教

,确定普通中学是统一的劳动综合技术学校。育和劳动训练的决议》要求改进与加强劳动教育与教

学,但要使劳动教育与教学在广泛的综合技术教育的基础上进行。

5. 简述骑士教育过程的三个阶段。

【答案】(1)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骑士教育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①从出生到七八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儿童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母亲教育,学习的内容有宗教知识、道德教育以及身体的养护与锻炼。

②七八岁以后为礼仪教育阶段,低一级的贵族将儿童送到高一级的贵族家庭中充当侍童,主要学习上层社会的礼节和行为准则,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阶段,还要进行赛跑、角力、骑马、击剑等内容的训练,以使身体强壮有力。

,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③14~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

奕棋和吟诗; 同时还要侍奉领主和贵妇。年满21岁时,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

(2)骑士教育的全部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典型的武夫精神,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诸种本领,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中世纪被歌颂的“骑士精神”体现了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风范:对主人和君长尊崇忠诚,对贵妇斯文典雅,作战时勇猛果敢,与人交往中慷慨豪侠。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具有这些品质的骑士很少。骑士教育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视,以至于目不识丁的骑士比比皆是。

6. 简述教育性教学原则。

【答案】教育性教学原则是由德国教育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

(1)其主要观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