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财经大学财政学80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选择题

1. 在四部门经济中,若投资、储蓄、政府购买、税收、出口和进口都减少,则均衡收入( ) 。

A. 必然增加

B. 不变

C. 必然减少

D. 不能确定

【答案】D

【解析】投资、政府购买、出口减少,使得均衡国民收入减少; 税收、进口减少,使得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由于不知道各个变量变化的具体数量,故不能确定均衡收入如何变化。

2. 假定经济处于长期均衡状态,部分投资者持悲观态度使得总需求曲线左移500亿元。政府想增加支出以避免出现衰退。如果挤出效应永远是乘数效应的一半,MPC 等于0.9,政府支出应该增加( )。

A.1000亿兀

B.500亿元

C.900亿元

D.2000亿元

【答案】A

【解析】因为挤出效应是乘数效应的一半,所以要弥补投资下降使总需求曲线左移的空缺,必须使乘数效应减去挤出效应后能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500亿元,则需要使政府支出增加1000亿元。

3. 以下( )观点不是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A. 在长期,货币数量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B. 私人经济具有稳定性,国家经济政策可能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C 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具有决定性作用

D. 在短期,货币数量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答案】D

【解析】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有:①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 ②在长期中,

,而不能影响就业量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等)

和实际国民收入; ③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④私人

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4. 如果净出口为正,那么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国内产出大于国内支出

B. 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

C. 资本净流出为正

D. 存在贸易赤字

【答案】D

【解析】由于,国内产出等于国内支出加上国外对国内产出的支付,净出口为正说明国外对国内产出的支付为正,所以国内产出大于国内支出。再由于净出口等于资本净流出,净出口为正说明资本净流出为正,这样就可以得出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的结论。

5. 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有关的理论是( )

A. 流动性偏好理论

B. 费雪交易方程式

C 货币需求的“平方根法则”

D. 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析】货币需求“平方根法则”是鲍莫尔一托“提出的货币需求存货理论,

认为货币需求、

,即货币需求与利率平方根成反比。

二、论述题

6. 在2012年召开的中央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同时报告指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1)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论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于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的意义。

(2)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论述在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同时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原因及意义。

(3)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论述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有关政策手段。

【答案】(1)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于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的意义可结合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进行分析。

①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随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不断下降,用来增加储蓄的比例越来越大。按照该理论,由于中低收入者具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可以促进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

②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三大猜测之一是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意味着穷人的平均消费倾向比富人高,当富人和穷人的收入都增加一单位时,富人比穷人将更大部分的收入用于储蓄。按照该理论,由于中低收入者具有更高的平均消费倾向,从而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可以促进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

③社会消费函数不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国民收入分配情况会影响社会总体的消费情况。人们越是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因此,不同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富有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贫穷者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就越是向下移动。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更加注重公平性,这样就会使得消费曲线向上移动,有助于扩大国内需求,拉动居民消费。

综上所述,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同时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原因主要有: ①GDP 不是一个完美的指标,用GDP 衡量国民经济活动存在很多缺陷。GDP 指标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a. 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例如GDP 水平很高的地方如果赌博和黄色交易盛行,社会成本较高,但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反映出来。

b. 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例如不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经济增长就反映不出来。

c. 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例如高能耗、低效率、粗放式增长方式就反映不出来。

d. 它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不能反映人们在精神上的满足程度,不能反映闲暇给人们带来的享受等。

e. 不能衡量社会财富分配情况和社会公正程度。

另外,GDP 的统计有一定的误差。GDP 许多数据是根据抽样调查得出来的,其中包含一定的误差。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并不反映真实情况,因而统计出来的数字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假成分。

②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看,可能会存在“GDP 快速增长,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却增长缓慢”的可能性,我国近年的情况正说明了这一点。从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GDP 增长虽快,但是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却落后于GDP 的增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a. 生产要素报酬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并不会全部成为个人的收入。例如,利润收入中要给政府缴纳公司所得税,公司还要留下一部分利润不分配给个人,个人收入也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个人收入的增长很有可能跟不上国民收入的增长。

b.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更多的是建立在固定资产投资超常规增长的基础上,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在我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大致稳定在50%,所占比重有点低,经济增长过程中民众并没有获得同等的福利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特别是国内消费支出的扩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