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温州大学人文学院612中国现代文学史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论述题
1. 结合作品论述曹禺现代剧作的文化蕴含。
【答案】曹禺对于中国现代话剧的意义,不仅在于他的戏剧创作标志着并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更重要的是,他的极富想像力与创造力的实验性的创作,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展示了多元的、自由创造的发展前景。曹禺首先是作为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出现在中国文学史和话剧史上的,他的作品成功地创造了一种诗化现实主义的戏剧美学风格,具有一定的文化蕴含。具体表现在:
(1)曹禺始终以诗人般的热情拥抱现实,追求着诗与戏剧的融合
①在现实人生与人性的开掘及戏剧形式上的创作
从1933-1942年的十年间,他为中国现代话剧奉献了《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五个堪称经典的杰作; 而且每一部新作,都在现实人生与人性的开掘及戏剧形式上有新的试验与创造。在《雷雨》中,他把对时代的感受、对现实的激情同自然界的雷雨形象交织起来,使雷雨般的激情同雷雨的形象浑然一体,形成了一个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②曹禺执著追求的是一种“大融合”的戏剧境界
这是中国传统戏剧艺术与西方戏剧艺术的融合; 是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象征主义的融合; 这是戏剧与哲学、具体与抽象、形而下与形而上的融合; 这是追求“生活幻觉”效果与舞台“假定性”效果的融合; 这是情节剧、佳构剧与心理剧的融合,是戏剧与诗、戏剧与散文、戏剧化的戏剧与生活化的戏剧的融合,是写实与写意、写实与非写实的融合,是喜剧与悲剧的融合。
(2)曹禺剧作的诗化现实主义特点
①总是带着理想的情慷去观察现实、描写现实
作家不仅用严峻而冷酷的笔触无情地暴露了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更为可贵的是他还充满诗意地写出了对理想和未来的憧憬与希望。当他以一颗诗心去观察、表现现实时,不仅描绘出一种诗意真实,同时也包孕着诗人对现实人生的哲学沉思。
②曹禺作为一个天才的“摄魂者”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曹禺剧作的艺术重心在于倾力塑造典型形象,特别是把探索人的灵魂、刻画人的灵魂放在首位,力求写出人物心灵的诗。尤其是他笔下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不论身份地位如何,几乎都有着美好的心灵和道德,都是一首首充满着丰富而复杂内涵的诗,是作家独创性的诗意发现和创造。
③曹禺剧作的贡献还在于他的现实主义民族独创性的特征
一方面他以作家的艺术主体去消化外来的东西,同时又以民族的主体,即以强大的自主的民
族灵魂和艺术传统去汲取西方话剧中的优良经验。像《雷雨》之于古希腊戏剧和易上生的《群鬼》,《北京人》之于契诃夫,既有着借鉴性的一面,更具有个人的风格和浓郁的中国特色、民族风格。他把外来的话剧创造性地转化为民族的,充分表现出他的现实主义的开放性、现代性与民族性的高度统一。
(3)曹禺的创造对于现代中国话剧是超前的
曹禺的创造力与想像力都大大超过了时代接受水平。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曹禺接受史上的矛盾现象:曹禺既是拥有最多读者、导演、演员与观众的现代剧作家,又是最不被理解的现代剧作家; 人们空前热情地读着、演着、欣赏着、赞叹着他的戏剧,又肆无忌惮地肢解、曲解、误解着他的戏剧,以致他的戏剧上演了千百次,却没有一次是完整的、按原貌演出的。
2. 请以具体作品为例,阐述鲁迅对外国文学的接受。
【答案】鲁迅小说创作的杰出成就和他对近代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是同他长期接受外国文学的影响分不开的。鲁迅对外国文学的接受主要表现为:
(1)思想内容方面
①“为人生”的艺术主张和“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创作动机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即“取法”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两者都以“狂人”作主人公,主要内容都是狂人的经历、见闻、心理,最后都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声音……果戈理是鲁迅“最爱着”的作家之一,其“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更为鲁迅所欣赏。本着“为人生”的艺术主张和“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创作动机,鲁迅刚开始创作的时候,便从以暴露、批判为特点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那里得到启发和借鉴,借狂人之口指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吃人”的历史。
②小说的取材以及主题
《药》的取材及主题则得力于《齿痛》《工人和白手党》。安特莱夫的短篇小说《齿痛》,描写耶稣在各各他钉在十字架上的那一天,各各他附近有一个商人正患齿痛,当小孩子们几次跑来,用急促的声音讲耶稣的事时,他发怒顿脚,“因为他们用这样的小事来烦扰他”。他和老栓小栓们一样,觉得自己的病比起革命者的冤死来要重要的多。屠格涅夫散文诗《工人和白手党》写了一个为了工人的利益而奋斗最终被绞死的人,因长时间带刑具,手没有血色。正像绍兴的人们相信人血馒头可治病一样,工人们跟着白手的人到刑场为的是得到一截绞绳来治病。革命者为了群众而牺牲了,而愚昧的群众却还享用这牺牲。
此外,拜伦之于鲁迅小说中反抗强暴的个人英雄主义,陀斯妥耶夫斯基之于鲁迅小说“精神胜利”的典型,菊池宽之于鲁迅小说中为父报仇的题材……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2)形式技巧方面
①“看/被看”的结构形式
鲁迅小说创作形式是新颖、独特的,如有日记体(《狂人日记》),有持续的独白(《头发的故事》),有象征结构(《药》),有自传式叙述(《故乡》),有完全没有情节的电影式的
群众画像(《不众》)……而在一些具体方法、技巧上鲁迅小说也明显有别于中国传统小说。比如叙述技巧,鲁迅可以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个使用并自觉地发展小说叙述者的复杂艺术的小说家。如《孔乙己》中的叙述者不是孔乙己,不是掌柜、酒客,而是酒店的一个“小伙计”,这在作者是大有深意的。它形成了小说中多重的“看/被看”的结构形式。
②复杂、详细的心理描写
复杂、详细的心理描写在中国传统小说中是排斥而缺失的,而在鲁迅的小说中则有许多大段、复杂的精彩心理描写,如《白光》中陈士成的变态心理、幻觉,《孤独者》《在酒楼上》中人物自我辩白的矛盾心理的描写等等。而所有这一切都是鲁迅学习、借鉴外国文学典范的结果。
总之,鲁迅为反抗现实,振醒国民而“别求新声于异邦”,但他的“取法”是建立在中国的社会现实和个人的深切体验的基础之上的。他的《狂人日记》比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忧愤”更为深广,主题更为深刻。他小说的“新形式”也是把外国文学典范和中国文学传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有启发也有探索,既有借鉴也有创造。
3. 试论述曹禺《雷雨》的艺术特色。
【答案】《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之一,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作为一部杰出的悲剧,《雷雨》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雷雨》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周朴园与繁漪。
①周朴园是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雷雨》悲剧的罪魁元凶,他专横暴庆、冷酷无情地压制、摧毁家中一切人的个性、尊严和自由思想。第一幕中的吃药一场,作者采用“大写特写”的戏剧手法,突出表现周朴园的专横暴房、冷酷无情的性格特征。正是周朴园的这种性格造成了繁漪与周萍的乱伦关系,摧毁了周冲向往自由平等的美丽幻想,繁漪、周萍、周冲的悲剧,都是周朴园的封建专制造成的。
②繁漪是一个鲜明独特、复杂而富有深度的艺术形象,她的性格抑郁乖决、热情强悍、极端而尖锐。剧中繁漪的反抗是极端的,在《雷雨》中她最具有“雷雨”的性格。她以尖锐的语言揭露、控诉周朴园和周家的罪恶,撕破他们道德家的伪善面目; 她和专横的周朴园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正面交锋,是她推动剧情向高潮前进。
(2)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
《雷雨》的时间跨度长达30年,但剧情却浓缩在24小时内。以周朴园为中心,由血缘关系使矛盾冲突尖锐,且使整个剧情波澜起伏。《雷雨》中体现了众多的矛盾冲突,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和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矛盾十分尖锐,周朴园和侍萍的矛盾带有上层社会与下层人民之间的阶级对立的性质,而周朴园与繁漪则是带有封建专制性质的资产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3)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①揭露了带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压抑、践踏人性、蔑视人的尊严的罪恶,激起人们对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