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813新闻传播业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新闻背景材料运用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案】新闻背景材料若运用得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报道卞题,使新闻所包含的内涵更为明白显豁; 有助于突出新闻的特点,提高新闻的价值; 能代替作者的议论从而使新闻显得客观; 还可以传播知识,为新闻报道增添情趣,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从某种意义上看,新闻背景材料与主要新闻事实的关系,就好比是绿叶和红花的关系。“红花虽好,尚需绿叶扶持”。有了新闻背景的衬托,新闻事实中所蕴含的精彩内容格外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但是凡事都有一个限度,“绿叶”太多了,或许会把红花掩盖掉。所以在运用新闻背景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新闻背景一定要紧扣报道主题或主要新闻事实,要尽可能少而精,防止喧宾夺主。 凡是与报道主题关系小太紧密的背景材料,一定要坚决删除,不能东拉西扯、枝蔓横生,令读者舍本逐末。有些尽人皆知的背景知识就不必再写入新闻稿中。
(2)运用背景材料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
写新闻报道要研究读者对象,懂得读者心理。不同的报纸有不同的读者对象,他们的接受能力、对外界的关心程度和了解程度往往有较大的差异,因而在为不同的报刊写稿时,对于新闻背景的详略情况是有不同的要求的。同样一条科技新闻,发给科技报的稿子中有关的背景材料可以简略一点,发给晚报的稿子则应该更通俗、周详一点。写作时,无论如何都要设身处地为广大读者想一想,看看他们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清楚、不理解的地方,需要利用背景材料作出说明、注释或解释。
(3)灵活穿插新闻背景材料。
新闻背景材料在消息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它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可以独立成段,也可以灵活穿插在新闻导语、新闻躯干或结尾之中。如何安排和穿插,完全根据此消息的内容和结构布局的需要而定。一般而言,穿插在导语中的往往是对比性材料; 穿插在新闻躯干和结尾中的,往往是注释说明性材料或分析解释性材料。凡是用于穿插的背景材料,一般只是一两句话,有时甚至只是一些简单的句子成分。
2. 什么是新闻写作的针对性? 新闻写作的针对性有哪些特点?
【答案】(1)新闻写作的针对性的含义
新闻写作的针对性可概括:了解传播对象,明确传播目的。
①进行新闻写作时,心中要有对象感,即明白这条消息或者通讯是写给谁看的。有针对性的新闻报道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播,而针对性不强的,那些无的放失、不知所云的稿件,发出去没人看,或者看了不解渴。没有针对性的稿件即便试图用时效性或者可读性去挽救或包装它,一般也
难以奏效。因此,针对性还是读者观念的问题。新闻报道要了解读者在想什么,做到在内容上符合读者的需要,并为读者释疑解惑,回答他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②新闻写作要有针对性的第_层意思是,要求记者明确为什么而写、本篇稿件究竟要说明什么问题、达到什么传播目的,起到怎样的舆论导向。
新闻报道为什么而写这个问题涉及新闻媒介的引导作用,即新闻报道的观点倾向。新闻报道中没有纯客观报道,任何新闻都在“说话”。新闻媒介是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最终把他们引导到一定的目标上去。
(2)新闻写作的针对性的两个特点
①这是一个灵活的概念,它的精髓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国的报业市场已经进入多元化的时代。一张报纸与所有读者全方位对接,满足所有读者的需要已经不可能。其原因在于读者人群,换言之,“大众”发生“裂变”。报纸定位多元化,读者分层明确,自然要求不同报纸的记者要根据本报所面对的读者群的需要,根据本报的舆论引导方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研究和解决各自新闻报道领域中的针对性问题。
②新闻写作的针对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一个日益开放的环境里,尤其像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一切都在快速的变化中,不断有新问题、新现象、新矛盾、新事物出现,读者的心理也在随之变化。因此新闻写作的针对性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要随时跟踪、随时调整。敏锐地追上新现象,对新问题、新趋势所进行的报道,才具有针对性,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
3. 怎样写好动态消息?
【答案】写好动态消息,需注意如下几点:
(1)善于捕捉动态新闻的报道题材
动态新闻的一事一报,首先要求记者要有一双慧眼,能够发现具有传播价值的新的事实、新的信息,并立即采取行动。
(2)客观记述,增强可信度
动态新闻对“客观笔法”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写作动态新闻,要尽可能采用客观记述的方式,压低主观色彩,以增强说服力。(3)传达现场气氛,使新闻更具动感
动感一一读者借助文字可以领略到的对事物变动的感觉,是动态新闻写作应当追求的一种境界。动感的妙处在于,它可以将读者带入其中,令读者感同身受,增强读者对事件的兴趣,或者提升读者对事件的关心程度。
(4)连续报道,确保时效
时效是动态新闻的生命。动态新闻保证时效的方法之一,是“化整为零”,以确保即时发稿。突发事件或其他时效性很强的事件,一般不待事情全部结束,或有了结论之后再报,而是跟踪事件进展,随时发出消息。
4.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提出这一要求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1)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①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
实质性内容是指新闻事实,或者事实中的要点,如某人讲话中特别值得关注的部分等。既然导语的任务是开门见山,报告新闻事实、吸引读者,它就不能不按照这个要求来写,否则,读者从导语中一无所获,甚至感到莫名其妙,便会对整篇消息失去兴趣。
②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导语写作仅有明确、具体的事实还不够,记者必须将新闻事实中的精华挑选出来,写入导语。有三类材料应在首选之列:
a. 选用最新鲜的材料;
b. 选择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材料;
c. 选用最有趣、最富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
③炼字炼句,力求简短。
导语小可太长,字数过多,一会淹没“亮点”、冲淡趣味性; 二会导致沉重,令读者失去耐心。为了保证导语的鲜明性和可读性,要尽可能把字数限制在30至50个(英文)字以内。长导语占的报纸栏目太多,往往行不通。
④力求优美生动。
导语应给人以美感,这是导语吸引读者的又一手段,也是导语写作的更高追求。导语的美,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开掘、反映出新闻事实内在的美; _是讲究文采,做到语言美。
(2)提出导语写作基本要求的理由
对导语写作提出上述基本要求,是由导语在消息中的地位和任务所决定。
①导语是消息的生命所在,位于消息的开头,是新闻的结果、提要和高潮,提示新闻精华,发挥着导读作用。
②导语的任务举足轻重。
人们之所以重视消息的导语,是因为导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语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项:
a. 导语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
b. 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导语的首要目的就是吸引读者;
c. 导语为全篇定音,导语确定了写作重点,明确了主题,决定了消息的基调。
5. 采写一篇新闻素描。
【答案】示例如下:
新闻素描:新安矿区的鸟儿好幸福
本报讯近段时间以来,河南省义煤集团新安矿很多职工家属发现,在矿区办公楼前道路两旁的树木枝干上,挂上了很多小房子,仔细看后才发现,原来是该矿为矿区的鸟儿人工搭建的新鸟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