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朱駿聲於《說文通訓定聲》中以六書理論為指導,在《說文解字》的基礎上全面研究了漢字的形、音、義等問題,因而在清代六書研究佔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以《說文通訓定聲》為主要研究對象,參考朱氏其他《說文》學著作,對其六書學說進行了全面的描述和總結,並在學術史上予以合理的定位,以期有助於整個清代六書學理論的描述和總結。
文章分為八章:
緒 論。本章介紹了選題的緣起、學界研究現狀、研究所採用的方法和版本等,並對朱駿聲與《說文通訓定聲》進行了簡要的介紹。
第一章 論朱駿聲的象形與指事觀。朱氏提出了象形“因形制字”和指事“因字生形”的造字方法和構形特徵。在此基礎上,其對《說文》所析部份象形字和指事字的結構類型進行了改訂。
第二章 論朱駿聲的會意觀。朱氏認為會意字之字義與其直接構件之義密切相關。據此,朱氏對《說文》所析部份會意字的結構類型進行了改訂,並對《說文》稱“闕”字例進行了結構分析。此外,朱氏還注意到部份會意字的直接構件具有示音功能的現象。
第三章 論朱駿聲的形聲觀。朱氏認為形聲字之形符主意、聲符主聲,但部份聲符具有示意功能。據此,朱氏對《說文》部份形聲字的釋義進行了改訂,重析了部份聲符。朱氏在研究聲符的示音功能過程中,實際構建了諧聲層級,並討論了音轉和音變構詞等問題。朱氏還討論了形聲字產生途徑等內容。
第四章 論朱駿聲的兼書說。在《說文》的基礎上,朱氏將小篆直接構件分為象形、指事、表意、示音等四類構件,並對其所收字體的構件組合模式用“某兼某”的方式進行了總結,實際對小篆的構件組合模式進行了初步總結;但受構件功能兼類的影響,誤將形聲兼指事類構件列入其中;朱氏還誤將部份不成字構件列入其中。同時,朱氏實際主張大量漢字兼轉注或假借二書。
第五章 論朱駿聲的轉注觀。朱氏分此前諸家轉注觀點為主形和互訓兩大派、六小類,並對其進行了評價。在批評了許慎的轉注定義之後,朱氏重新界定了其內涵,將詞義引申現象視為轉注。朱氏總結了詞義引申的原理,逐一分析了詞義引申的諸多現象,並藉此探討了漢字因詞義引申而造分化字等內容。
第六章 論朱駿聲的假借觀。朱氏重新定義了假借的概念,將通假現象視為假借的主體,但也承認本無其字之假借現象的存在。朱氏總結了假借義的基本特徵,討論假借現象的“三原”、“四體”、“八用”等內容。朱氏實際將一切不用本字的現象均視為假借,故誤將校勘學上的刊刻誤字等歸入其中。
第七章 朱駿聲六書總論。朱氏基本接受了“四體二用”的觀點,但提出了造字之轉注和造字之假借等觀點,實際討論了漢字造字原則與方法等問題。朱氏將假借置於轉注之後,認為其導源於秦代則有誤,不合漢字發展的基本規律。文章還對朱氏的六書說總體成就和不足進行了總結,並從學術史上為其進行了基本的定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