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学习需要的形成主要有哪两条途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运用?
【答案】(1)学习需要的形成的两条途径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其形成主要有直接发生和间接发生这两条途径。
①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 ②间接发生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2)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①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应耐心有效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精心组织信息量大、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到知识的价值,以形成掌握更多知识、探究更深问题的愿望。
②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途径要配合使用,不可偏废。因为只有间接途径转化而来的间接动机而无直接途径产生的直接动机,学习动机难以巩固和发展:但仅有直接性动机而无间接性动机,又易使学习情境狭隘,阻碍学习动机的进一步发展。
2.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答案】(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口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己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看法。
(2)这种在没有现成知识经验前提下的解释,并不是都是胡猜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真正地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的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已有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的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需要与学生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做出某些调整。
(4)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们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3. 什么是教学测量与教学评价? 它们对教学活动有什么作用?
【答案】(1)教学测量与教学测验
①教学测量
教学测量是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这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简称学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教学测量的目的是考核教学成效,即学生内在的能力与品德等的形成状况; 由于教学测量的对象是学生内在的能力与品德等的形成状况,它只能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间接测量。因此,测验量表的科学性是有效教学测量的必要前提; 教学成效是通过量化的学绩进行考察的; 在分析教学测量的实质时,还必须注意它和教学测验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②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教学评价必须对学绩测验数据所表明的教学成效作出确切的诊断。诊断教学成效即依据教学目标,运用学绩测验数据,判明学生知识、技能、规范的掌握程度及能力与品德的形成状况。教学评价必须对教学的成败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
③教学测量与评价之间的关系
教学测量与评价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教学测量是对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客观描
,并不考虑结果的实际意义。而教学评价则是对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主观述(将结果予以数量化)
,以了解结果的实际意义。虽然教学评价是一种主观判断,但是这种判断(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主观判断必须以教学测量所得的客观描述为依据。
(2)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
教学测量与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效,确定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有效教学所不可缺少的环节。根本作用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师教学,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①反馈一调节功能
通过教学测量与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能力与品格的形成状况,而且还可以了解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从而可以更明确地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加速心理结构的形成; 而反馈信息能使学生明确自己对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找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从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需要加强的那些方面,以构建完整的能力与品格结构。
②激励一动机功能
教学测量与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不仅调节教学活动,而且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起到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当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是好的,则可以满足其“获取成功”的需要,从而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增强其学习动机。如果反馈的结果说明学习效果不好,往往会
,也可以促使学生把压力变成动力,从反面来增进学生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为了“避免失败”
的学习动机。
4. 简述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答案】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1)操作的定向。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2)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模仿是指仿效教师示范的操作活动结构,在头脑中获得有关操作活动的初步的动觉映像。模仿是操作技能掌握的开端。
(3)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的熟练。操作的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5. 什么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主要有哪些种类? 各有何特点?
【答案】(1)教学模式的涵义
教学模式,是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的、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结构。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由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的千差万别,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具体采用何种教学模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教学模式的种类及其特点
①行为矫正模式:以行为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为基础,重视学习者的外显行为,而不关心其内部心理结构及其变化。这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于把学习任务分成一系列具体而有序的行为,学习情境的控制权一般都掌握在教师手中。
②信息加工模式:以认知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为基础,比较重视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加工涉及信息组织、概念形成、问题解决等不同的方面,由于对这些加工过程的重视程度不同,因而就提出了概念形成教学模式、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等。
③个人发展模式:以人本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为基础,以非指导教学模式为代表,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及个人潜能的发挥,注意个人的情感生活,强调帮助个休与环境建立创造性的联系,以发展自我。
④社会作用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为基础,重视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鼓励个体积极参与社会工作,提高社会活动能力。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等。
6. 什么是社会规范的认同?
【答案】(1)认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在英语中认同有两种表示含义。
①用于表示个体认同(identity )。如自我认同、性别认同等。自我认同是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代表一种人格发展的成熟状态。它是个体综合先前自我、心理特征、社会期待、以往经验、现实环境和未来希望六个方面,统而合之成为一个整体的人格结构。此种自我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