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大学经济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区域货币合作

【答案】区域合作是一个最广义的概念,覆盖了所有货币合作的形式和程度。它既可以是松散的,也可以是紧密的;既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久的;既可以局限在某个方面,也可以是全面的。因此,区域货币合作实际上是指有关国家在货币问题上实行的协商、协调乃至共同行动。区域货币同盟是区域货币合作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指通过法律文件(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就货币金融的某些重大问题进行的合作。通货区是区域货币同盟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它具有五个显著特征:(1)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汇率相互固定; (2)具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作为各国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 (3)这种货币与成员国货币相互间可充分地自由兑换; (4)有一个适当的协调和管理机构; (5)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主权受到削弱。

区域货币合作的本质是以削弱成员国货币政策主权为代价来达到区域间经济协调和一体化的制度安排。

2. Real Exchange Rate

【答案】Real Exchange Rate中文译为“实际汇率”,指在名义汇率基础上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汇率。根据纸币制度下汇率是否经过通货膨胀调整,汇率可分为名义ar 率和实际汇率。名义汇率是由官方公布的或在市场上通行的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汇率。它是随着外汇市场上外汇供求的变动而变动的外汇买卖价格,不能反映两种货币的实际价值变化。实际汇率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e 和E 分别代表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

分别代表外国和本国的有关价格指数。实际汇率剔除了通货膨胀对于货币实际价值的影响,因此它比名义汇率更能反映不同货币实际的购买力水平,并且可以用来衡量两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竞争力。

3. 兑换管制

【答案】货币的兑换管制是外汇管制的基础。所谓货币的兑换管制,是指在外汇市场上,用本国货币购买(兑换)某种外国货币,或用某种外国货币购买(兑换)本国货币的限制。货币兑换管制按范围可以分为:经常账户(包括贸易账户和非贸易账户)下的兑换管制、资本账户下的兑换管制。按对象又可分为企业用汇的管制和个人用汇的管制。一般而言,对资本账户的管制严于对经常账户的管制,对个人用汇的管制严于对企业用汇的管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初期,世界上除美国等极个别国家外,所有其他国家均实施程度不

等的兑换管制。从20世纪60年代起,西欧及日本诸国开始放松兑换管制,截至1996年底,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为可兑换的货币己达118种,但大多数国家仍多少保留着某种程度的兑换管制。发展中国家中实施兑换管制^尤其是资本项目兑换管制的国家更多,管制程度也更严格。

4. —价定律

【答案】一价定律是关于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商品价格定价规律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贸易者的套利行为会使得同一种可贸易商品无论在什么地方出售,扣除运输费用外,其价格都是相同的。所谓可贸易商品是指套利活动能使其地区间的价格差异保持在较小范围内的商品。根据此定律,由于各国所采用的货币单位不同,同一可贸易商品以不同货币表示的价格经过均衡汇率的折算,在数值上相等。用公式表示为:

可贸易商品在两个国家的价格;e 表示两国货币的汇率。

一价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英国金块主义者J. 威得利首次提出的概念,它反映了一种国际商品的套利条件。一价定律的成立基于自由贸易的严格假定,即商品与服务能在国家之间自由流动。这一定律的意义在于现实中自由贸易的条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满足,因此国际间就会产生商品套购,套购者根据贱买贵卖的原则,在低价国购买,运到高价国出售,从中获取无风险套购利润。一价定律与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在内容上是一致的,是绝对购买力学说的前提之一,为购买力平价理论提供基本的绝对形式,可以说购买力平价说是一价定律的翻版。

5. 汇率的技术进步缺口

【答案】在一个对汇率有管理的国家中,由于汇率的管理,可能会出现在外延经济增长相对较快的阶段中名义汇率反而上升、本币贬值的情况(图)。

其中,表示同一

图 名义汇率失调的技术进步缺口

在图中,外延经济相对较快増长,外延增长曲线右移,名义汇率如果不是从点A 向点b 运动(升值),而是保持不变(仍在点A )或向点M 运动(贬值),就会出现外延经济增长过快的失调。点b 到点或到M 的距离,就是汇率失调的距离,即为汇率失调的技术进步缺口。

汇率失调的技术进步缺口会危害内涵经济的增长,造成效率低下,技术进步受阻。纠正这个缺口的办法是通过有意识的政策操作逐步让本币升值,以扩大内涵经济的规模。

6. 特里芬两难

【答案】特里芬两难指一种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货币制度的两难处境,即信心和清偿力之间的矛盾。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双挂钩”体系,它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因此,它的运行既要求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又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提供足够的美元,以促进生产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顺畅运转。而信心和清偿力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的危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美元供给太少就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这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提出的,故称“特里芬两难”。从四五十年代的“美元荒”到60年代以后的“美元灾”,布雷顿森林体系实实在在地陷入了“特里芬难题”中。这一根本缺陷,使后来采取创设特别提款权复合货币也己无法修补,从而最终使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维持。

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答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既是一个联合国专营国际金融业务的专门机构,又是一个成员国政府间进行交往的渠道和论坛,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它是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操纵和控制的国际金融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金组织在稳定国际汇率、促进国际贸易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②基金组织提供的各种类型的贷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危机。③基金组织在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促进资本主义各国商品、劳务和资本流通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8. 利率机制

【答案】利率机制与货币-价格机制和收入机制一样,也是在自由经济的假定下存在的。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本国货币的存量(供应量)相对减少,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表明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上升,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上升,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减少,资金外流减少或资金内流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9. 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理论(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 theory of interest-rate parity )

【答案】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是汇率决定理论的两种形式。购买力平价说(简称PPP 其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购买力,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及其变动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式,主要有绝对购买力和相对购买力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胀率的差异决定的。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在购买力平价理论看来,货币数量决定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从而决定汇率。所以汇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