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大学土地资源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土地经济评价中为什么要进行现金流量贴现分析?
【答案】(1)土地经济评价具有三个明显的经济学特性
①土地经济评价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生产消耗及价格均容易随时间而变化价格的短期变化而引起的改变可以利用平均价格而避免,但长期的价格波动所产生的影响很难预测,因此,经济评价的结果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用,当市场形势和价格发生变化,其结果就必须进行更正,甚至需要从新评价。
②有的土地经济评价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假设为前提。如对于长期的投资或收益,要假设资金的利息或贴现率; 对于长期性的工程项目,要对工程的寿命进行假设。
③评价过程中,更加关注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如土地的产量或产值、土地的区位、土地的集约化水平等。
(2)现金流量贴现,是在假设利息和工程寿命的情况下,将未来的投资、成本费用或收益采用一定的公式换算为现在的价值(现值)的一种分析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在经济评价中要进行现金流量贴现分析。
2. 阐述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答案】(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它又是一个自然一一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土地的基本特性,具有自然和经济的两重属性。 ①土地的资源特性
土地的资源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产性; 区域性; 动态性; 可更新性; 多功能性; 有限性; 不可替代性。
②土地的资产特性
土地不仅具有资源的属性,而且具有社会资产的特性,资产特性主要体现在:商品特性产权特性; 增值特性; 不动产特性。
3.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应有哪些内容?
【答案】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1)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
(2)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和工作过程主要包括调查人员组成、机构设置、调查工作的组织,调
查的步骤和采用的技术方法。
(3)调查成果分析调查区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与分布,包括土地类型的位置、分布规律、面积、形态结构和自然特征等,还包括土地类型的质量评价、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各类土地面积的统计,分布状况图件等等。
(4)问题与建议分析土地资源在利用、管理、保护中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4. 为什么要划分土地类型?
【答案】(1)土地类型分类是对土地这个客观实体的一种自然分类,实际上也就是土地自然类型的分类。它以土地自然属性的差异性为主要依据,可以根据土地的某一自然属性或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研究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
(2)研究和划分土地类型,对土地规划以及土地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①通过划分土地利用类型,可以调查和量算各类用地面积,查清土地资源数量,为评价土地质量和生产潜力提供依据。
②通过研究土地类型,可以了解土地的结构状态及其分布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调整土地结构提供依据。
③土地类型是景观形态单元,土地类型中标的分级是对自然环境结构层次的确定。分类是对各个土地个体形态单元土地属性或特征共性的归纳,通过划分和研究土地类型,可以为制定土地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④通过划分土地类型,为建立土地分类系统和土地数据库提供了可能,有利于土地资源的管理。
二、论述题
5. 什么是土地利用系统分析? 它有哪些主要步骤?
【答案】(1)土地利用系统分析的含义
土地利用系统分析,是指把研究对象即土地视为系统的一种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在收集土地利用系统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与土地利用系统结构、功能有关的模型,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综合,从而解释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现象,对土地利用系统的行为和发展做出评价和预测,并对土地利用系统做出调控。
(2)土地利用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
①确定系统边界;
②确定系统目标;
③进行土地评价;
④可行性分析;
⑤输入输出模型分析;
⑥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分析;
⑦报告或决策;
⑧反馈修正。
6.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概念及规划的具体步骤?
【答案】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是指通过对区域内具有一定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进行自然、社会、经济的评价,确定与该地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土地开发利用目标和方式,确定土地开发规划方案,制定实现开发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分为区域土地资源综合开发规划与区域土地资源项目开发规划两种类型。
其具体步骤:
(1)勘测与调查;
(2)确定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目标;
(3)确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与布局;
(4)确定土地资源开发次序和开发速度;
(5)制定土地资源开发资金计划;
(6)选定土地资源开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