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皮肤科住院医师题库>血液科题库

问题:

[单选] 关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发病机制叙述正确的是()

A . 红细胞对补体激活敏感度下降
B . GPI锚连膜蛋白过度表达
C . 补体适宜pH为8.0~9.0
D . CD55和CD59因子与发病关系最密切
E . 夜间发病为pH升高所致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部分皮质吸收后形成的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属() 老年性白内障。 代谢性白内障。 并发性白内障。 药物性白内障。 后发性白内障。 控制牙菌斑的方法不包括() 生物抗菌剂。 牙刷牙线的使用。 化学漱口剂。 免疫疫苗。 激光照射抑菌法。 患者,女,14岁。月经初潮后,现停经4个月未行经,带下偏多,质稀透明,余无明显不适。诊断为() A.月经后期。 B.继发性闭经。 C.月经过多。 D.带下病。 E.生理性停经。 分类变量也为() 无序分类。 计数资料。 有序分类。 二项或多项分类。 二项分类。 眼球贯通伤后感染性眼内炎常发生于伤后() 2小时。 4小时。 1~3天。 5~8天。 6~15天。 关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发病机制叙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关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发病机制是GPI锚连膜蛋白获得性缺陷(B错误),红细胞对补体激活敏感度升高(A错误),CD55是衰变加速因子,在激活C3、C5转换酶水平起抑制作用,CD59因子是反应性溶血的膜抑制物,可阻止C9转变为膜攻击复合物。夜间发病是因为补体适宜pH为6.8~7.0(C错误),夜间酸性代谢产物增加,pH降低所致(E错误)。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