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02物理化学之物理化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02物理化学之物理化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7年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02物理化学之物理化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 16 2017年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02物理化学之物理化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 31 2017年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02物理化学之物理化学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 45 2017年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02物理化学之物理化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 59
一、单选题
1. 兰缪尔吸附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假设是:( )。
A. 气体处于低压下 B. 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 C. 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D. 吸附是放热的 【答案】C
【解析】兰缪尔吸附理论是基于“固体比哦啊面各院子力场不饱和,可吸附气体或溶质分子,当固体表面上吸附了一层分子后,这里力场就饱和了”这种假定提出的,因此适用与单分子层的情况。
2. 晶体
A. B. C. D.
中的残余熵
为( )。
【答案】D 【解析】则
是甲烷的一个H 被D 所代替,所以具有四种状态,
此同位素的半衰期
3. 质量数为210的钚同位素进行放射,经14天后,同位素活性降低为( )。
A. B. C. D.
天 天 天 天
半衰期为
(天)
【答案】D
【解析】该反应为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
4. 对于近独立定位系统和在一定限制条件下的非定位系统,它们的( )。
A. 最概然的分布公式不同 B. 最概然的分布公式相同
C. 某一能量分布类型的微态数相同
D. 用配分函数计算热力学函数变化值的计算表达式都相同 【答案】B
【解析】无论是定位还是非定位系统,它们的最概然的分布公式相同,都为
5. 用和•制备溶胶时,使
略过量,若用下列电解质溶液使其聚沉,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6. 对反应
【答案】B 【解析】
和
过量,
溶胶吸附
带负电。起聚沉作用的将是电解质的阳离子。
和的关系是( )。
的关系为:
和
溶液的液接电势为
溶液的液接电势为则有( )。
质
7. 在298.15K 时,质量摩尔浓度为量摩尔浓度为
A. B. C. D.
【答案】B
和
【解析】离子的迁移速度要比离子的迁移速度快的多,所以相同条件下
8. 憎液溶胶有如下性质:( )。
A. 是均相系统 B. 胶粒直径小于C. 胶粒可透过半透膜 D. 胶团带电 【答案】B
【解析】形成憎液溶胶的必要条件是:①分散相的溶解度要小;②必须有稳定剂的存在,否
则胶粒易聚结而聚沉。
二、问答题
9. 兰缪尔
【答案】
吸附等温式的基本假设是什么?写出该等温式并指出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等温式的基本假设:单分子层吸附,吸附为动态平衡,吸附态分子间无相
其中
实验温度及压力P 下的平衡吸附量;
饱
互作用,吸附表面均匀;
和吸附量;b :吸附系数;P :吸附压力。
10.焓可以写成温度和压力的函数,即H=H(T ,p ),因此
在一定外压下,单组分系统有一定的沸点,若在该沸点温度下液体变为气体,则按上式dT=0,dp=0。所以dH=0。但实际上,液体汽化时需吸收热量,即dH>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的结论。
【答案】H=H(T ,p )这一类双变量函数只适用于简单系统。所谓简单系统,包括(1)纯物质单相封闭系统;(2)多组分但组成不变的单相封闭系统。有相变时不能用,因此此题中液体汽化是一个相变过程,所以dH=0是错误的。 11.等碱金属的皂类作为乳化剂时,易于形成为乳化剂时,则易于形成
型的乳状液;等高价金属的皂类作
型的乳状液,试说明原因。
【答案】乳化剂分子具有一端亲水而另一端亲油的特性,其两端的横截面通常大小不等。当它吸附在乳状液的界面层时,常呈现“大头”朝外,“小头”向里的几何构型,就如同一个个的楔子密集地钉在圆球上。采取这样的几何构型,可使分散相液滴的表面积最小,界面吉布斯函数最低,
而且可以使界面膜更牢固。当
等碱金属的皂类作为乳化剂时,含金属离子的一端是亲水的
型乳状液;而当
等高价金
“大头”,非极性的一端是亲油的“小头”,故易形成油在 里的有利于形成水在里的
12.节流膨胀过程
型乳状液。 的依据是什么?
经节
属的皂类作为乳化剤时,非极性的一端是亲油的“大头”,含金属离子的一端是亲水的“小头”,故
【答案】节流膨胀过程是等焓过程,即dH=TdS+Vdp=0, 由此得
流膨胀压力降低,故熵增加。
13.下图为最大泡压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验装置,实验要求毛细管顶端与待测液面相切。实验时,滴液漏斗工作,体系压力下降,压力计两臂液柱的高度差增大,同时毛细管顶端液面逐步向外凸出,如下图。但是高 度差增大到一最大值后会突然下降,然后再上升,下降,重复以上过程=在最大值出现的同时,会在毛细管顶端 产生一个气泡。请根据表面化学的知识:
(1)解释这一实验现象;
(2)说明这一实验装置测量表面张力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