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述评

【答案】新闻述评是新闻和评论的杂交,夹叙夹议、边叙边评。它把一个新闻事件的起因,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情况加以综述,在综述过程中加以分析、评论,预示其发展趋势、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后果。记者来信、采访札记也属于新闻述评。

2. 《世界新闻报》(英国)

【答案】《世界新闻报》是指20世纪60年代英国兴起的富于视觉冲击和内容更加煽情的大众化报纸的代表之一,创办于1843年。1969年被默多克买下,集中报道一周以来的体育新闻、黑色与黄色新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冲击视觉,得到了迅速发展,发行量达到500万份,成为英国和英语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周报。2011年7月,《世界新闻报》陷入窃听丑闻。英国最畅销小报《世界新闻报》因此停刊。

3. 新闻

【答案】新闻是指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信息。新闻的特征有:①陈述事实; ②具有新意; ③报道及时; ④公开传播。新闻的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

4. 手机出版

【答案】手机出版是指出版社以移动通信设备为平台,进行图书选题策划、编辑出版、信息发布、宣传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的新型出版形式。在这里,出版社是内容提供商或文化事件发起者,而移动通信设备则成为新型传播渠道,它带给受众信息和广告发布的双重功能。目前手机出版最活跃的领域是手机小说。

5. 《西行漫记》

【答案】《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1937年出版的作品。记录了斯诺1936年6月到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在其陕北之行期间,斯诺发表了大量有关中国工农红军、将领及领袖真实生活和精神状况的图片和报道。在已发表的报道基础上,斯诺撰写了30多万字的《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 》)一书。1938年2月,中国上海地下组织将书译成中文出版,为躲避国民党和日寇检查,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10月,《红星照耀中国》在国外正式出版。此书在国内国外市场均被销售一空。《西行漫记》奠定了斯诺在世界新闻界的

地位。它被评价为“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是本世纪的新闻记者所施展的一个最了不起的绝技”,“是新闻界多年来最大的成功”。

6.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答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制定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系统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条例。它系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新闻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③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④发扬优良作风; ⑤坚持改革创新; ⑥遵纪守法; ⑦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

7. 新闻价值

【答案】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新闻价值的要素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和价值尺度。西方新闻学把读者兴趣作为新闻价值的试金石。无产阶级新闻学则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获知新闻的需求,注重社会效果作为新闻价值的基本含义。新闻价值理论产生于西方19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报纸时期,它是在新闻社会化、商品化的客观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中国最早研究新闻价值的是徐宝磺。

8. 反“客里空”运动

【答案】反“客里空”运动是指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新闻界为了反对新闻失实而发起的一场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专门捕风捉影、编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来“客里空”被借用为“假新闻”的代名词。在解放区十改运动中,新闻宣传存在右倾偏向,针对一些失实报道,党中央及时加以纠正。1947年6月15日起,《晋绥日报》率先在报纸上展开自我批评,引发了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此后,这一运动迅速扩展到整个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掀起了我国新闻史上声势浩大的反“客里空”运动。通过反“客里空”运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纠正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新闻业务得到了很大改进。

二、简答题

9. 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答案】舆论导向是指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倾向。舆论导向直接影响广大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动,关系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党和人民的祸福。新闻工作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要自觉地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把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上来,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信息传播渠道的日益多样,我国的社会舆论

环境和舆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正确而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更是对新闻工作的重要考验。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不同受众群体的舆论诉求和心理特点,把党所倡导的和群众所需要的紧密结合起来,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共识,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

(2)强调新闻工作的政治性,重视新闻队伍的政治素质。

①政治家办报

新闻事业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要宣传党的主张和决策,引导、鼓舞、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奋斗,新闻舆论要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

②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舆论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舆论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重大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党和政府的立场、主张和观点。

③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新闻工作者必须认清国内和国际的形势,从政治上总揽全局,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把坚定正确的政治力一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讲党性,讲政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很强的政治敏感以及分辨是非的政治判断力。这是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是坚持“政治家办报”的主要内涵。

10.简述中国法律对新闻自由的规定。

【答案】(1)中国法律对新闻自由的确立

①现行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其中,“言论、出版自由”完全可以理解为包括“新闻自由”,中国公民享有新闻自由的权利。

②现行宪法第二十二条里有公民可以从事“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内容,说明公民享有进行新闻出版活动的权利。

③《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二十七条,《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二十七条,分别有“香港居民享有言论、新闻、出版的自由由澳门居民享有言论、新闻、出版的自由”。而这两个基本法,相当于特殊条件下的国家宪法。

(2)中国法律对新闻自由的限制

①任何自由都是以不侵害他人的合法自由为条件的。中国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宪法第五十二条至五十四条还分别规定,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