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金融学与大学计算机基础之金融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

【答案】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是金融互换根据标的不同划分的两种形式。金融互换是在约定的时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按照商定条件,交换一系列现金流量的合约。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以同种货币同样的名义本金为基础,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交换现金流,其中一方的现金流根据浮动利率计算,而另一方的现金流则根据固定利率计算出来的;

货币互换是交易双方根据互补的需要,以不同种货币的同样筹资本金和固定利率为基础,进行债务或投资的本金交换并结清利息的互换交易。利率互换与货币互换都可以分散风险、降低互换双方的筹资成本。

2. 创业板市场

【答案】创业板市场是指风险资本所培育的企业,在上市之初,一般具有经营历史短、资产规模小的特点,加之它们是在一些新的领域内发展,失败的风险较大,通常满足不了一般的上市条件。而风险投资家又无不力求较早地把企业推向市场以撤出资金。鉴于这样的原因,需要建立有别于成熟企业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市场,专门对小型企业以及创业企业的股票进行交易。这种市场一般称为创业板市场,或二板市场、小盘股市场。创业板市场是主板市场之外的专业市场,其主要特点是在上市条件方面对企业经营历史和经营规模有较低的要求,但注重企业的经营活跃性和发展潜力。

3. 冲销式干预(Sterilized Intervention)与非冲销式干预(Un-sterilized lntervention)

【答案】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按是否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可分为冲销式干预与非冲销式干预。冲销式干预是指政府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同时,通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在国债市场上进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来抵消前者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从而使货币供应量维持不变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为抵消外汇市场交易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采取的政策措施被称为冲销措施。非冲销式干预则是指不存在相应冲销措施的外汇市场干预,这种干预会引起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4. 货币失衡

是同货币均衡相对应的概念,又称货币供求的非均衡,是指在货币流通过程中,货币供给(Ms )

,偏离货币需求(Ma )从而使二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其基本表现可以表示为:

【答案】

5. 存款保险制度

【答案】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商业银行按规定根据存款额的大小按一定保险费率投保的制度。这一制度指定了一个统一的保险机构,要求经办存款的机构都缴纳保险费给该保险机构。当投保存款机构流动性不足,不能支付存款人提现需要时,该保险机构在一定限度内代为支付。存款保险制度发起力一式或组织形式主要有政府设立、政府当局与银行业联合组成、银行业自己组织月种形式,对保护存款人利益和金融稳定起到一定作用。

6. 套利(arbitrage )

【答案】从广义上来说,套利是指利用不同市场中某一方面(如汇率、利率、价格、风险水平等)的差异来获利的活动。其基本方式是在一个市场购进(或借入)某种资产(如货币、商品、

,同时在另一个市场卖出(或贷出)同种资产。具体来说,套利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证券等)

,又简称为套汇,指利用不同外汇市场中同一种或多种货币的汇率货币套利(currency arbitrage )

差异,在汇率低的市场买进,同时在汇率高的市场卖出,以套取投机利润的活动。根据我国外汇管理条例的规定,凡在我国境内的企业或个人采取各种方式,用人民币或物资非法换取外宾、侨

,又简称为套利,民或其他个人和团体的外汇的行为,统称为套汇; ②利率套利(interest arbitrage)

,又简称为指利用小同市场中利率的差异进行牟利的投机活动; ③商品套利(commodity arbitrage)

套购,指利用不同市场中同种商品的价格差异,在价格低的市场买进,同时在价格高的市场卖出,

, 指利用不同的市场中同种证券的价格以套取投机利润的活动; ④证券套利(arbitrage in securities)

差异,通过贱买贵卖的方式以获取投机利润的活动。目前,由于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交易信息的及时报道等原因,证券套利己基本不复存在; ⑤风险套利,又称之为收购套利。

从狭义上来讲,套利则特指货币套利和利率套利。

7.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答案】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指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选定出来用于反映货币政策实施进度的指标,通过政策工具影响这些指标,并能够借这些指标观测出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通常认为中介指标的选取应符合如下一些指标:

①可控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能够较准确的控制该中间目标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

②可测性。是指中央银行选择的中间目标对货币政策能敏感的做出反应。

③相关性。是指中央银行选择的中间目标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密切的、稳定的和统计数量上的关系,中央银行通过对中间目标的控制和调节就能够促使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④抗干扰性。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常会受到许多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扰。中央银行所选择的中间口标必须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使货币政策能在十扰度较低的情况下对社会经济发生影响,避免货币当局错误判断经济形势,造成决策失误、控制失当的局面。

8. 滞胀

【答案】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指经济生活中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一般表现为:物价上涨时期经济繁荣、失业率较低或下降,而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的特点则是物价下跌。

西方经济学家据此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同方向发生。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为滞胀。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直接批判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政策,认为滞胀是长期实施通货膨胀政策的必然结果,以增加有效需求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实质上是过度发行货币,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是无法通过货币发行来消除的。

二、简答题

9. 请用适当的理论解释利率的结构。

【答案】市场上的利率均由两个部分组成: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酬。利率的结构包括利率的风险结构和利率的期限结构。

(1)利率的风险结构。信用风险的存在使金融工具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就有不同的收益率,也就有不同的利率构成,因此形成利率结构的风险溢酬说。该理论认为,因投资者的各种金融资产的实际收益率的概率分布不同,所以它们的风险溢酬不同,从而也就决定了金融资产利率结构的形成,并指出经济周期、市场分割以及金融工具的信用评级都会对风险溢酬产生影响,继而影响利率结构。决定利率风险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税收因素等。

(2)利率的期限结构。利率期限结构是指利率与金融资产期限之间的关系,是在一个时点上因期限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利率组合。收益率曲线是描述利率期限结构的重要工具。在理论分析中,经济学家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变化对收益的影响,仅从债券期限的不同考察收益与期限的关系。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预期假说、市场分割假说和偏好停留假说。

①预期假说是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中最主要的理论。它认为任何证券的利率都同短期证券的预期利率有关。如果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上升,则长期利率会高于现时的短期利率; 如果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下降,则长期利率就会低于现时的短期利率。相应地,就表现出不同形状的收益期限结构曲线。

②市场分割假说则认为不同期限的利率水平是由长短期证券市场各自的供求情况决定的,彼比之间互不影响。它认为不同期限证券的市场是互相分割开来的,不同期限的债券难以相互替代。看重流动性的投资者偏好短期证券,看重收入的稳定性的则偏好长期证券,从而使长短期资金市场各有其独立性。资金的借入者常在需要资金的期限内到适当的资金市场上去寻找所需资金。资金的贷出者买进同期证券,为避免资本风险,他不会买进较之更长期限的证券。因此资金的借贷双方都会在运用或需要资金的期限内借贷资金。各个市场决定各自的利率水平。

③偏好停留假说是预期假说和市场分割假说的折中。它接受了前者关于未来收益的预期对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