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3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教室里挤满了来报名的人”是( )。
A. 存现句
B. 双宾语句
C. 兼语句
D. 连谓句
【答案】A
【解析】存现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是用来描写环境或景物的一种特定句式,可分为存在句、出现句和消失句三种。其中存在句是表示何处存在何人或何物的句式,题中句子即是属于存在句。
2. 属于同一词类的是( )。
A. 刚才 刚刚
B. 将来 曾经
C. 现在 马上
D. 目前 刚才
【答案】D
【解析】A 项“刚才”是时间名词,“刚刚”是副词; B 项“将来”是时间名词,“曾经”是副词; C 项“现在”是时间名词,“马上”是副词; D 项都是“时间名词”
3. 下列结构中宾语属于受事的是( )。
A. 我写钢笔
B. 我一直吃食堂
C. 烟囱冒着黑烟
D. 修理钢笔
【答案】D
【解析】受事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支配、涉及的人或事物,包括动作的承受者、动作的对象。A 项“钢笔”表示“写”的工具; B 项“食堂”表示“吃”的处所; C 项“黑烟”是中性宾语; D 项“钢笔”是“修理”的对象。
4. 在从拉丁语演变成法语的过程中,分别表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代词的后掇-o 、-is-it 中途消失了,后来新出现了前缀ie-, tu-, iI-,作用跟原来的三个后缀一样,从而恢复了失去的平衡。这种新的变化是历时性的( )。
A. 同化音变
B. 异化音变
C. 同化类推
D. 异化类推
【答案】C
【解析】A 项是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 B 项指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跟临近的音不同或不相同:“类推”是使一些不规则的形式规则化,题干中不规则的“-o 、-is 、-it ”变成规则的“ie-, tu-, i1-" ,可见这种新的变化是历时性的同化类推。
5. 汉字传入日本、朝鲜和韩国、越南,产生了_____等受汉字影响的文字符号:
A. 假名、谚文、字喃
B. 片名、韩文、越书
C. 日文、朝鲜文、越南文
D. 假名、朝文、字书
【答案】A
【解析】早期的日语没有文字系统,自汉字传入日本,日语开始用汉字来书写。约公元九世纪,日本人以中国汉字为基础创造了假名(Kana )。谚文是指15世纪在李氏朝鲜王朝创造朝鲜文以前,朝鲜人是借用汉字来纪录他们语言的文字。10世纪以后,越南人发明了字喃,也称喃字,这是一种类似汉字的方块字。
6. 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是( )。
A.z
B.c
C.s
D.x
【答案】B
【解析】A 项是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C 项是舌尖前、清、擦音; D 项是舌面后、清、擦音。
7. “他喝了一杯苦酒”用的是( )。
A. 比喻
B. 比拟
C. 移就
D. 拈连
【答案】A
【解析】原句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用喻体“苦酒”来比喻受到的委屈和痛苦。比拟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的辞格。移就是指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拈连是指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
8. “你的想法,我认为很奇怪”是:( )
A. 动词谓语句
B. 形容词谓语句
C. 主谓谓语句
D. 动词谓语句
【答案】C
【解析】主谓句充当谓语的句子,即主谓谓语句。
9. “他昨天去过北京路”中的“过”所表达的语法意义属于( )。
A. 时范畴
B. 人称范畴
C. 情态范畴
D. 体范畴
【答案】D
【解析】体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不同语言的体的范畴的表现各不一样。汉语动词加“过”的现象,有人认为表示经历体。
10.下列词语中使用“宽”的本义作为词素义的是( )。
A. 放宽心
B. 宽大处理
C. 路面宽阔
D. 日子不宽裕
【答案】C
【解析】“宽”的本义是房屋宽敞,横的距离大,跟“窄”相对。C 项“路面宽阔”即是用的这个本义作为词素义。A 项“放宽心”是使松缓的意思,是引申义。B 项“宽大处理”是不严厉,不苛求的意思,是引申义。D 项‘旧子不宽裕”是宽绰、富裕的意思,也是引申义。
11.“保”是一个_____
A. 象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