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843汉语言文学综合[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声训

【答案】声训是汉语训诂学术语,又称音训。它是指通过语音分析词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推求字义的来源,说明其命名的原由。声训可分为四种:同音、双声、叠韵和音转相近。声训起源很早,先秦古籍中时常可以见到。汉代应用较广,刘熙的《释名》就是声训的专书。当时的声训,有时是出于主观臆测,尤其是关于事物命名的解说,不可尽信。直到清代,才有了较为精密的方法,运用“因声求义,音近义通”的原理来研究训诂,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2. 平仄

【答案】平仄是指诗文的韵律。它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3. 本义

【答案】本义一般指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从字面上讲,也就是本来的意思。一个词往往不只一个意义,当它们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的时候,其中应该有一个是本义,另外还有一个或一些是引申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而来。如“年”字,它本来是指谷子熟了,后来才引变成为计时的单位。有的时候也指词的基本(常用)意义。“红”的基本意义是红的颜色,后又派生出成功、受人赞赏、赏识的意思,如:“这出戏(这首歌)唱红了。”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4. 夫子式而听之 .

【答案】通“轼”,车前横木,这里用如动词。扶轼,古时乘车,遇有应表敬意的事,乘者即俯身扶轼。在这里,孔子是表示对妇人哭墓的注意和关怀。

5.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

【答案】跻:登。

称:举起。

6. 腹犹果然。 ..

【答案】饱的样子。

7.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答案】懿:深。

遵:循,顺着……走。

8.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

【答案】焉:指示代词兼介词,可以译为“在那里”

9. 晉不可放,寇不可翫。 .

【答案】翫:习惯而不留心,等于说放松警惕。

三、分析题

10.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用现代汉语解释相关部分。

(1)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2)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于诸侯。

(3)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己: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5)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6)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

【答案】(1)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喝,也就是给……喝。

(2)臣:名词用如动词。可译为“称臣”。

(3)朝:动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朝见”。

(4)①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少”。

②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认为……轻”。

(5)免:动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脱身”。

(6)高: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高”,这里有“推崇”的意思。

一、名词解释

1. 《康熙字典》

【答案】《康熙字典》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汉语辞典。由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及文渊阁大学十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担任主编,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康熙字典》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是古代汉语的学习者必备的工具书。

2. 直音

【答案】直音是指用同音字给汉字注音的方法,即直音法。直音法是古代汉语中较为常用的注音方法之一,如:郯,音谈。(《经典释文·左传僖公四年注》)

3. 非敷奉微與幫滂並明相同

【答案】非敷奉微,帮旁并明是唐代声母系统三十六字母中的六个声母。针对唐代的声母系统,依照传统的说法,有所谓的三十六字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所以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这三十六个字母是: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彻澄娘,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来日。而上古声母据初步研究,有三十二个,与三十六字母相较,有两类要合并,其中一类就是“非敷奉微”和“帮滂并明”,二者相同,都是双唇音。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4.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经·伐木》)

【答案】于:介词,引进处所,略等于现代汉语中的“到”。

5. 食之,舍其半。

【答案】食:si ,给……东西吃。

6. 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答案】有:表示所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