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悲剧
【答案】悲剧是戏剧的主要类别之一。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为基本内容。悲剧描写的主人公在为其所从事的事业,所进行的活动及追求美好理想与未来的过程中,或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合理,遭受邪恶势力的迫害,或由于生活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或由于性格的矛盾、思想的软弱、行动的失误等,最终以失败或死亡告终,从而“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激起人们的同情、崇敬,产生出一种悲愤的力量。在文学史上,根据酿成悲剧的不同原因,常将悲剧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等。
2. 实践美学
【答案】实践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学派,李泽厚为其学派的代表。李泽厚在20世纪50年代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认为美一方面是客观的,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人类社会,美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属性。实践美学的理论含义有四个方面:
①实践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根本标志的物质生产实践,亦即人类能动地探索、征服、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性实践;
②实践是美学研究的根本基础;
③实践就是自然的人化;
④美与美感都是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诞生出来的,是社会历史的成果。
3. 席勒式与莎士比亚化
【答案】席勒式与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信中,针对拉萨尔在剧本的观念图解式提出的文学理论观点。“席勒式”主要是指在作品中缺少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只追求抽象的时代精神,以致人物变成了这种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马克思所维护的是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规律,反对的是唯心主义的观念化的倾向。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提出的莎士比亚戏剧创造中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莎士比亚化”作为现实主义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的形象化表述,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世界观对莎士比亚创作经验和创作特点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
4. 身体图式
【答案】“身体图式”是法国哲学家梅洛·旁蒂提出的哲学理论。这一理论被视为超越认识论美学局限的理想支点。梅洛一旁蒂在批判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基础上拓展了康德的“图式”、胡塞尔的“身体意向”等理论,论证说明“身体”作为源初意向性所在,决定着人们对于世界的理
解和体认。对于美学研究而言,“身体图式”理论小但有助于解决“感性与理性如何统一”等疑难,而且为走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提供了可能。
5. 《画理探微》
【答案】《画理探微》是中国现代美学家邓以蛰所著的美学著作。它从美学、哲学上分析和论述中国绘画与历史,并提出了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的一个中国绘画美学体系的架构。
6. 审美理想
【答案】审美理想是一种特殊的理想,是因为审美理想本质上是一种追求从一般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提升的超越精神,体现着人对生存意义不断探询和追问的最高心灵旨趣,而人的这种向着未来不断探问、寻求人生境界不断超越的超验追求精神,也正是审美活动一种特殊意义。
7. 技艺
【答案】技艺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富于技巧性的武艺、工艺或艺术等; 二是指从事某一技术工种的人。亚里士多德将人类活动分为理论、实践、制作一种,分别对应的理智能力是智慧、实践智慧和技艺。其中制作的地位很是耐人寻味,它不仅是一种与理论和实践并列的人类活动,更是一种隐秘的思维图式,即亚里十多德在探讨存在、知识、实践、德性等问题时,总是以技艺作为比附和参照。这样一种“技艺”之喻,既给古希腊思想家探讨问题带来了方便和进展,同时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8. 技术美(功能美)
【答案】技术美(功能美)给人的愉悦是一种复合体,包括生理快感,美感和某种精神快感。在当代,越是高档的产品,美感在这个复合体中占得比重就越大。
二、简答题
9. 为什么说艺术应当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答案】(1)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
(2)研究艺术欣赏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美感经验的本质和特点;
(3)通过艺术能更好地抓住审美对象的基本特征;
(4)通过艺术研究审美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0.简述审美发生的多元决定论。
【答案】(1)审美发生是一个古老神秘的复杂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来进行探索。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无法揭示它的真正奥秘,必须采用辩证的多元思维方式才能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研究途径。
(2)人类的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摹仿的动机、生物的本能、游戏的需要。
(3)在原始社会中,原始生产劳动、原始宗教(巫术)、原始艺术(图腾歌舞、原始岩画)等等,几乎很难区分开来,它们共同组成了原始社会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且共同组成了原始文化。人类审美发生的根源最终归结为人类漫长的社会实践活动。
(4)所以说,人类审美活动的起源虽然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是,审美发生归根结底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11.简答荒诞的文化内涵。
【答案】荒诞作为一种审美经验形态,比起丑来,向人们的存在的否定性方面做了更大的精进和探索,更为深入。荒诞是西方近代以来文化环境的产物,他的意蕴也主要是西方现代文化的意蕴,完全是现代西方审美活动发展的产物。理性、信仰和人的失落,现代文化和古典文化断裂,荒诞出现了,可以概括为人的存在失去了意义。荒诞最突出的品格是反叛,包括返回自然和返回自我两种方式。前者拒绝社会,嘲笑现实,后者深入内心,嘲笑人类理性的虚伪和优雅崇高的艺术追求。
12.美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案】美育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是人们对美的基本观点与看法,它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家和教育家们都把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作为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2)提高审美能力。所谓审美能力是指审美过程中主体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审美鉴赏力。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鉴赏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实践的结果。
(3)培养审美创造力。审美创造能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能力,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发挥。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能动地改造世界,同样,人们感受美和鉴赏美的目的也是为了表现美和创造美。
(4)塑造完美人格。塑造完美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应当说是美育最根本和最核心的任务。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家、教育家们之所以特别重视美育,其主要原因就是美育在塑造完美人格上具有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13.分析优美和崇高的实质。
【答案】(1)从实质上来说,优美和崇高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
(2)这种人生境界各方面都是和谐的、统一的,那就是优美; 如各方面都是对立的、冲突的,那就是崇高。
(3)这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如果从社会学角度说,优美意味着作为个体的人与生活于其中自然、社会的私谐统一; 崇高意味着人与自然、社会的矛盾,这种矛盾甚至发展为对立和冲突。
(4)优美和崇高这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如果从人生实践角度上来说,优美意味着理想与现实的和谐统一,崇高意味着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