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题库

问题:

[单选] 患者男,28岁,因“咳嗽1周,发热伴出血倾向4天”来诊,咳嗽伴鼻出血和皮肤出血。查体:体温39℃,皮肤散在出血点和淤斑,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右下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4.2×109/L,血小板35×109/L;骨髓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极度活跃,早幼粒0.91,红系0.015,全片见1个巨核细胞,过氧化酶染色强阳性;凝血检查: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42秒,纤维蛋白原1.5g/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80μg/ml,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胸部X线片:双肺斑片状影。患者需进行的治疗为()

A . 补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抗感染治疗
B . 维甲酸,补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
C . 化学治疗,小剂量肝素,抗感染治疗
D . 维甲酸,补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
E . 维甲酸,小剂量肝素,补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抗感染治疗

关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抗原抗体反应有交叉反应,故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不强。 抗原抗体反应必须在抗体量略大于抗原量时,形成的复合物最大。 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复合物又可解离为游离的抗原与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牢固,不易被解离。 抗原抗体反应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之间有明显的界限。 不属于外源性刺激相关电位的是()。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听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伴随负反应。 运动诱发电位。 关于手外伤的术后处理,叙述错误的是() 抬高患肢防止肿胀。 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将桡骨茎突部的敷料剪开。 术后用石膏托将手固定于伸直位。 包扎时用纱布隔开手指,同时露出指尖。 有关免疫缺陷病发生机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干细胞发育障碍。 红细胞系发育障碍。 淋巴细胞系发育障碍。 胸腺功能障碍。 粒细胞发育障碍。 对于分光光度分析操作中除下哪一条外,均可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选择分析波长位于最大吸收波长处。 加入适当的缓冲溶液,掩蔽剂等,并在稳定时间内进行测定。 选择合适的参比溶液。 选择较厚的比色皿。 患者男,28岁,因“咳嗽1周,发热伴出血倾向4天”来诊,咳嗽伴鼻出血和皮肤出血。查体:体温39℃,皮肤散在出血点和淤斑,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右下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4.2×109/L,血小板35×109/L;骨髓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极度活跃,早幼粒0.91,红系0.015,全片见1个巨核细胞,过氧化酶染色强阳性;凝血检查: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42秒,纤维蛋白原1.5g/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80μg/ml,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胸部X线片:双肺斑片状影。患者需进行的治疗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