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811无机及分析化学二之分析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811无机及分析化学二之分析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 2 2018年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811无机及分析化学二之分析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 9 2018年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811无机及分析化学二之分析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 . . 16 2018年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811无机及分析化学二之分析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 . . 23 2018年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811无机及分析化学二之分析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 . . 30
一、名词解释
1. 特征浓度
【答案】能产生1°乂光吸收(吸光度值为0.0044
)时所对应的被测元素的浓度特征浓度。计算公式
:
2. 同离子效应
【答案】当沉淀反应达平衡后,增加适量构晶离子的强电解质浓度,可使沉淀溶解度降低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在重量分析中,常加入过量的沉淀剂,利用同离子效应使沉淀完全。
3. 电离干扰
【答案】由于原子的电离而引起的干扰效应称为电离干扰。它使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数减少,测定结果偏低。消除办法:加入消电离剂(碱金属元素,如KC1)。
4. 系统误差
【答案】系统误差是由确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
5. 后沉淀
【答案】在一定条件下,当某沉淀析出后,沉淀与母液一起放置,溶液中本不能析出沉淀的组分也在该沉淀表面逐渐沉积出来的现象称为后沉淀。消除后沉淀的方法是缩短沉淀和母液共置的时间。
6. 气相色谱的担体
【答案】气相色谱的担体是指为固定相提供的一个大的惰性表面的支持体。
称为
二、简答题
7. 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应该从哪些方面选择或控制光度测量的条件?
【答案】(1)选择适当的参比溶液。(2)控制准确的读数范围。一般控制在0.15〜0.80,为此,可通过控制试样的称量、稀释或浓缩试样、改变吸收池的厚度。(3)选择合适的入射波长。一般为最大吸收波长,如果有干扰时,可选择用灵敏度较低,但能避开干扰的入射波长。
8. 简单介绍有机化合物中定量测定氮的方法原理及过程。
【答案】有机化合物中定量测定氮的方法有Kjeldahl 定氮法。方法是利用酸碱返滴定。该方法是在催化剂存在时,用硫酸钾溶液将试样进行分解,有机物中的氮转化为硫酸氢钱或硫酸铵,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碱化,使铵离子以NH3的形式导入过量的标准盐酸溶液中,再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返滴定剩余的盐酸,计算氮的含量。含有硝基或偶氮基的有同化合物,分解时必须加入还原剂,使氮定量转化为铵离子。
9. 为何测定时不采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而是在液,而后采用
【答案】与
存在
,
标准溶液回滴?
氧化能力强,
能使
共存有可能生成量极微,
不会有
氧化成
若用
直接滴定
,
滴定过程中
就无法确定计量关系。采用返滴定法,
化学计量点前有过量生成。
试液中加入过量的标准溶
10.请简要写出几种重要的萃取体系。
【答案】螯合物萃取体系;离子缔合物萃取体系;溶剂化合物萃取体系;简单分子萃取体系。
11.简要说明下列溶液中微溶化合物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1)(2)AgBr 在(3)溶解。(3
)
12.在测定少量沉淀
【答案】(1)
同离子效应使
溶液中;
溶液中;
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2)配位效应使AgBr
在有适量乙醇的水溶液中。
在有适量乙醇的水溶液中溶解度明显降低。
时,如果
中有少量
共沉淀,
测定结果将偏高还是偏低?如有
时,
中带有
对测定结果又分别有何影响?
共沉淀,
它们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如果测定
【答案】分别为偏低;均偏高;偏高、偏低、偏高、偏低。
13.直接电位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应如何减小?
【答案】误差来源主要有如下几个。
(1)温度。主要影响能斯特响应的斜率,所以必须在测定过程中保持温度恒定。 (2)电动势测量的准确性。一般
,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3)干扰离子。凡是能与待测离子起反应的物质,能与敏感膜中相关组分起反应的物质,以及影响敏感膜对待测离子响应的物质均可能干扰测定,引起测量误差,因此通常需要加入掩蔽剂,
因此必须要求测量电位的仪器要有足够
必要时还需分离干扰离子。
(4)另外溶液的PH 、待测离子的浓度、电极的响应时间以及迟滞效应等都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14.简述精密度的主要表示方法。
【答案】表示精密度的方法如下所示答: 样本标准差:
样本方差:
偏差:
平均偏差:
三、计算题
15.—种测定铜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偏低0.5mg ,若用此法分析含铜约5.0%的矿石,且要求由此损失造成的相对误差小于0.1%,那么样品量最少应称多少g?
【答案】
16.A 与B 两种物质的对照品溶液及样品溶液用等厚度的吸收池测得吸光度如表。(1)求被测混合物中A 和B 的含量。(2)求被测混合物在300nm 处的吸光度。
表
【答案】(1)由表中数据计算得A 与B 两组分的吸收系数 A 组分在
B 组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