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623教育学专业综合之教育学基础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

A. 疏导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导向性原则

D. 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答案】C

2.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发展顺序依次为( )

A. 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B.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C. 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D.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答案】B

3. 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 )

A. 程序教学模式

B. 发现教学模式

C.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的考查。掌握教学模式是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创立的,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帮助以及必要的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是根据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和强化理论设计的教学模式,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并且通过小步骤进行,呈现明显反应,及时反馈和自定步调学习来达到目的。发现教学模式是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思想所设计的教学模式,认为通过让学生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促进学生的认知

结构不断重组和改造,使学生智力获得发展,通过创立问题情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应用假设解决问题来达成目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根据罗杰斯的情感教学理论所设计的教学模式,该理论否定了“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个人为中心,教师在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和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管送融洽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学习,而非“教学生学习”,所以叫做非指导性学习。

4. 我国将模糊论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的年代是( )

A.20世纪前后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答案】D

5. 在教育文献中,研究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等属于( )。

A. 零次文献

B. 一次文献

C. 二次文献

D. 三次文献

【答案】D

【解析】三次文献是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数据手册、专题研究报告等等。其浓缩度高、覆盖面宽信息量大,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

6.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持这种观点的人,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

A. 教育准备生活说

B. 教育适应生活说

C. 教育超越生活说

D. 教育改造生活说

【答案】B

【解析】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来看,教育目的论有教育准备生活说和教育适应生活说。教育准备生活说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未来的完满生活做准备,其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与“教育准备生活说”相对的教育适应生活说是主张教育是对现实生活适应的学说,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将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叫儿童适应眼前的生说环境,即培养能完全适应眼前社会生活的人,其首倡者为美国教育家杜威。其他一些进步主义教育家亦和杜威持同样观点,认为教育应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超越生活说,认为教育应该超越当前的现实社会,

给予现实社会的发展趋势或可能,致力于满足未来社会的社会的发展要求; 教育改造生活说,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社会,推动社会的变化。题中所述的着眼于个人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的学习目的就是杜威的教育适应生活说的观点。

7. 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 )

A 加德纳

B. 卡特尔

C. 斯腾伯格

D. 柯尔伯格

【答案】A

8. 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是( )。

A. 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

B. 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方针,二者指的是同一件事

C. 教育方针属教育政策范畴,教育目的属教育理论范畴,二者没有直接联系

D. 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A

9. 下列各种个别差异中,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

A. 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

B. 冲动型与沉思型

C. 内控型与外控型

D. 分析型与综合型

【答案】C

【解析】认知方式也称认知类型或认知风格,它是指个体进行信息加工时,通过其知觉、记忆、思维等内在心理过程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的习惯性特征。它具有持久性和一致性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认知差异的不同类型:依据人是否受环境信息的影响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依据认知速度的差异分为冲动型和沉思型; 依据学生信息加工的深度分为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 依据认知策略选择的不同分为分析型与综合型。

10.运动技能的表征方式是( )

A. 命题

B. 语义网络

C. 命题网络

D. 产生式系统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