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2016年考研真题考研专业课真题
● 摘要
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招生专业与代码: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考试科目名称: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A卷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80分)
(一)填空题(30小题,每题1空,每空1分,共30分)
1. 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 。
2. 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将 称为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3. 所谓“书同文”,是指李斯创制出的一种人称“ ”的形体匀圆齐
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作为官方文字而颁行全国。
4.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主要阐述了“ ”、“阴阳五行”、“三统”
循环等学说。
5. 魏晋六朝是中国绘画的形成期,兴起“以形写神”的人物画,以 为
代表。
6. 明代张载认为治学的目的是“为天地立心, ,为往圣继绝学,为
万世开太平”。
7. “信”字从人从言,意味人言必有“信”,这种组字方法为“ ”。
8. 唐宋以后的书院允许不同学派互相讲学,学者往来问学,所建立的“ 制度,成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
9. 晚清时的 是第一个在哈佛大学教授中文的中国教师。
10. 伊斯兰教的两个主要教派是 和什叶派。
11. 《 》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12. 是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在洛阳设立的皇家学校,专门培养
文学和艺术人才,为历史上的首创。
13. 司马迁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
14. 在汉末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经大量译成中文。许多佛经的译本具有文学性,
比如鸠摩罗什译《 》。
考试科目:汉语基础 A 第 1 页 共 6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