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要略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历史上( )并称“三王”。
A. 禹、汤武王、周武王
B. 皇帝、炎帝、颛顼
C. 伏羲、女娲、神农
D. 天皇、地皇、人皇
【答案】A
【解析】禹,不属于三皇五帝,但在历史上与汤武王、周武王并称“三王”,因其治水功绩成为古今家喻户晓的人物。
2. 洗礼是( )的礼仪。
A. 基督教
B. 佛教
C. 伊斯兰教
D. 印度教
【答案】A
【解析】洗礼是基督教的一个很重要的仪式,表示洗净原有的罪恶,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来更新自己的生命,后来有了延伸意:比喻在艰难的磨练和考验后,或经过好方面的教育、引导后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新的起点和开端。
3. 苏州被称为“园林之城”,以“苏州四大名园”最富盛名,包括沧浪亭、拙政园、狮子林和( )。
A. 个园
B. 留园
C. 何园
D. 寄畅园
【答案】B
【解析】苏州至清末有记载可查的大小园林有二百多座,因而被称为“园林之城”。其中以“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最负盛名,合称“苏州四大名园”。
4. 唐代对绘画有四种评价标准,到了宋代( )成为对画作的最高评价。
A. 逸品
B. 神品
C. 妙品
D. 能品
【答案】A
【解析】宋代时,黄体复在《益州名画录》中把“逸品”列为首位,“逸格”是指不注意绘画的规矩,笔墨精炼,意趣出常; “神格”指形神兼备,立意妙合自然; “妙格”指绘画得心应手,笔墨精妙;“能格”指有功力,能生动表现对象物的作品。
5. 司马迁的( )是纪传体史书的开端。
A. 《汉书》
B. 《资治通鉴》
C. 《史记》
D. 《春秋》
【答案】C
【解析】司马迁的《史记》是纪传体史书的开端,此后历代相沿,成为我国记载正史的主要体裁。纪传体以人为纲,穿插史实,井用专章记载典章制度。编年体是以纵记史,纪传体是以横记史。
6.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 )的战争。
A. 分裂格局形成的战争
B. 争夺王位的战争
C. 以弱胜强的战争
D. 平定反叛的战争
【答案】C
【解析】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刘备、孙权联军于建安十二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他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还有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和淝水之战。
7. 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
A. 蒙占族
B. 藏族
C. 回族
D. 壮族
【答案】D
【解析】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人口在400万以上的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和藏族,故正确答案为D
8. 最早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数字的是( )。
A. 华罗庚
B. 张衡
C. 祖冲之
D. 毕升
【答案】C
【解析】南北朝时的大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把圆周率精确到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先进的,比荷兰人安托尼兹求得此值的时间要早一千多年。
9. “天坛走一走,到处都是( )”,这个数字代表最高,极限,无数。
A.8
B.9
C.10
D.1
【答案】B
【解析】大凡皇家的建筑与器物,多合乎“九”数,九是一种荣耀,是至高无上的一个标志,是一个极限,也是一个转折的开始,还是一种变化和发展。
10.以下( )国家不与中国接壤。
A. 马来西亚
B. 缅甸
C. 老挝
D. 吉尔吉斯斯坦
【答案】A
【解析】中国在陆地方面与14个国家接壤,分别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占、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
11.古时姓与氏是分开的,以区别血统和子孙,二者混合为一大约是在( )时期。
A. 先秦
B. 秦汉
C. 魏晋
D. 隋唐
【答案】B
【解析】姓与氏混合为一,大约在秦汉时代。到司马迁撰写《史记》的时候,二者已经没有什么区别,表明在进入封建的大一统社会以后,姓氏原有的区别己经毫无意义了。
12.自汉代至隋代实行的一种举荐加考试的选官制度是( )。
A. 九品中正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