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866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描述企业文化的形成。
【答案】企业文化首先是在企业中的主要管理者(或称企业家)的倡导下形成的。同时,只有当企业家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为企业员工广泛认同、普遍接受、并自觉地作为自己行为的选择依据时一,企业文化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具体内容如下:
(1)管理者倡导
企业家倡导某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体系主要借助两种途径:①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言传,而且身教,不仅提出、并促使企业员工接受某种价值观念,而且身体力行,自觉表现出与其倡导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相应的行为选择,以求通过身边的人对企业组织中其他成员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②借助重大事件的成功处理,促进企业成员对重要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认同。
(2)组织成员的接受:“社会化”与“预社会化”
组织成员的接受可以称为“社会化”与“预社会化”。社会化是指组织通过一定形式不断向员工灌输某种特殊的价值观念; 预社会化是企业在招募新员工时不仅提出相应的技能和素质要求,而且注意分析应聘者的行为特征,判断影响应聘者外显行为的内在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是否一致,从而保证新聘员工接受组织文化、迅速融入组织特定的文化氛围中。
2. 简述企业社会责任是否等同于政府社会责任。
【答案】企业社会责任不同于政府社会责任。
(1)从理论上讲,诸如贫困和失业,社会的不公平,各类犯罪、地区之间以及城市之间的不平衡等社会问题的产生是由社会的机能失调引起的,不是企业及其活动对社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应属于政府的主要任务。
虽然如此,事实上却不能把所有的社会问题都留给政府去管。因为:①单靠政府的力量是无法解决这些为数众多、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的; ②既然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企业自身的利益来讲,它也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
(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时候要遵守社会责任的限度原则,包括:
①使命限度,即任何一个企业的首要责任都是执行其职能、完成其使命、实现其关键领域的各项目标。
②能力限度,即仟何一个企业都必须获得承担它自己造成的影响所需要的能力,选择同自己的价值系统相适应的工作权利限度,权利和责任历来就是密不可分的,承担社会责任就必须有一定的权利作保证。所以,政府和企业都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只是程度和侧重点不同,完全不能等同。
3. 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生了一些体现时代特征的管理理论,主要有学习型组织、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和核心能力理论等。具体内容如下:
(1)学习型组织
①学习型组织的定义
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②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的不同
a. 在对待变革的态度上,传统组织认为,只要还管用就不要改变它; 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如果不变革那就不管用了。
b. 在对待新观点的态度上,传统组织认为,如果不是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 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如果是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
c. 在关于谁对创新负责上,传统组织认为,创新是研发部门的事; 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创新是组织中每位成员的事。
d. 传统组织主要担心的是发生错误,而学习型组织主要担心的是不学习不适应。
e. 传统组织认为产品和服务是组织的竞争优势,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学习能力、知识和专门技术是组织的竞争优势。
f. 在管理者的职责上,传统组织认为,管理者的职责是控制别人; 而学习型组织认为,管理者的职责是调动别人、授权别人。
②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标准
a. 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
b. 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
c. 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
d. 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
③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a. 自我超越; b. 改善心智模式:c. 建立共同愿景; d. 团体学习; e. 系统思考。
(2)精益思想
精益思想是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而不是把产品硬推给用户,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ch (消耗了资源而不创造价值的一切人类活动),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3)业务流程再造
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把再造定义为“对经营流程彻底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以便在业绩衡量标准(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上取得重大突破。”
“再造”首先确定公司必须做什么,然后确定它如何去做。再造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在公司的
核心竞争力和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它应该做什么,即确定它能做得最好的是什么。之后确定需要做的事最好是由本组织来做还是由其他组织来做。采取再造方法的结果是公司规模的缩小和外包业务的增多。
(4)核心能力理论
①核心能力理论的概念
核心能力理论由20世纪80年代资源基础理论发展而来。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I}的战略应该建立在企欢的核心资源上。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的源泉。按普拉哈拉得和哈梅尔的定义,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②企业核心能力须满足的条件
a. 不是单一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的整合;
b. 不是物理性资产;
c. 必须能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 与对手相比,竞争上具有独特性; 超越特定的产品或部门范畴从而为企业提供通向新市场的通道。
4. 请详细说明存在于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间,直线与参谋间以及委员会内部间的冲突为什么会发生,怎样避免这些冲突?
【答案】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织织间,直线与参谋间以及委员会内部间发生冲突的原因及避免方法的内容如下:
(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冲突
①原因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成员是交叉混合的,而且由于人们心理上存在的感性、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冲突。
②避免冲突的方法
在冲突的避免上,首先要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和客观性,积极引导非正式组织的
积极贡献,使其目标与正式组织目标相一致. 同时要建立良好的组织文化,规范非正式组织的行为。
(2)直线与参谋之间的冲突
①原因
组织中的管理人员是以直线主管或参谋两类不同身份出现的,直线关系是一种指挥和命令的关系,具有决策和行动的权力,而参谋关系则应当是一种服务和协调的关系,具有思考、筹划和建议的权力。
②避免冲突的方法
对于直线与参谋间的冲突解决上,应该首先明确必要的职权关系,既要充分认识到参谋的积极作用,也要认识到协作和改善直线工作的重要性; 其次,为了确保参谋人员的作用,应当授予他们必要的职能权力,这种权力应当更多的是一种监督权,同时,给予参谋人员必要的工作条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