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大学管理学院823管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组织的价值观和组织精神?
【答案】(1)组织的价值观就是组织内部管理层和全体员成部分员工对该组织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以及指导这些活动的一般看法或基本观点。它包括组织存在的意义和目的、组织中各项规章制度的必要性与作用、组织中各层级和各部门的各种不同岗位上的人们的行为与组织利益之问的关系等等。每一个组织的价值观都会有不同的层次和内容,成功的组织总是会不断地创造和更新组织的信念,不断地追求新的、更高的目标。
(2)组织精神是指组织经过共同努力奋斗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组织精神是一个组织的精神支柱,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它反映了组织成员对组织的特征、形象、地位等的理解和认同,也包含了对组织未来发展和命运所抱有的理想和希望。组织精神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成为凝聚组织成员共同奋斗的精神源泉。
2. 什么是非正式组织?
【答案】(1)非正式组织的定义
非正式组织是指由于人们某种共同的需要而自发形成的群体,该种群体内成员关系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带有明显的心理倾向,即多以个人的喜爱、好感为基础建立起来。非正式组织成员心理上相容,相互了解深刻,人际关系密切,感情交流频繁,认同感、归属感和群体促进作用都比正式组织强烈的多。并且每个成员都自觉遵守群体的规则,没有什么强迫性,可以这样说,非正式组织对个人的作用比正式组织大得多。
(2)非正式组织需注意的问题
①抵制变革一一非正式组织往往变成一种力量,刺激人们产生抵制革新的心理。
②滋生谣言一一谣言在非正式组织中,极易牵强附会,以讹传讹信以为真。
③阻碍努力一一工作人员在其工作上特别尽力,必受到非正式组织中其它成员的认识,地是使人不敢过分努力。
④操纵群众一一有些人员居然成了非正式组织的领袖,常利用其地位,对群众施以压力从中操纵。
(3)非正式组织的优点
(1)弥补不足一一任意一个正式组织无论其政策与规章如何严密,总难巨细无遗,非正式组织可与正式组织相辅相成,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
(2)协助管理一一正式组织若能得到非正式组织的支持,则可提高工作效率而促进任务的完成。
(3)加强沟通一一非正式组织可使员工在受到挫折或遭遇困难时,有一个发泄的通道,而获得社会的安慰民满足。
(4)纠正管理一一非正式组织可促使管理者,对某些问题做合理的处置,发生制衡的作用。
总之,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并非全是有弊无利,在于如何用运用。管理者若能体会其所发生的影响,设法找寻那些具有影响力的非正式领袖,使之与机构目标相结合,未必不产生良好的功用。所以我们研究组织,对此问题不能不加以注意。
3. 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国际化经营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案】国际化经营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初始发展阶段,从19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当时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活动方式主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跨国投资的方式较少且所涉及的国家和行业也十分有限,此时的跨国投资主要是被当作各发达国家企业保卫各自海外市场的防卫手段。
(2)高速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国企业纷纷以主动的姿态开展国际化经营。这一阶段突出的特征在于,国际化经营的产物一一跨国公司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在这一阶段里,虽然发达国家的现代公司在国际化经营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崛起,并成为国际化经营中的一支重要的新兴力量。
(3)全球竞争阶段,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被纳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 同时,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和各国市场日趋开放,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己经成为当今国际化经营活动中最主要的载体。利用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构建并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
4. 知识经济有哪些基本特点?
【答案】从企业组织分析的角度,知识经济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知识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相对重要性大大提高。资本的相对稀缺性、资本的货币形态的可转换性等特点决定了资本是工业社会的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市场的发展、融资手段的不断完善以及与此同时企业生产过程的渐趋复杂使得知识正逐渐取代资本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要素。
(2)生产者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结合。产业革命的发展伴随着劳动生产者与物质生产条件的分离。由于某种原因被剥夺了物质生产条件的劳动者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谋求生存条件,从而为下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被企业雇用后,他们只能根据雇主或其代表或者代理的要求来表现符合其利益的行为。整个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的构造都是以劳动者与其物质生产条件的分离为基本假设的。然而,当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知识作为人脑的产物本质上是不可能与其拥有者相分离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组织设计不
能不考虑知识的这种特点以及由此决定的劳动者与其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重新结合的现象。
(3)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知识创新和传播的速度大人加快。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知识都是与人的活动有关的。与企业经营有关的知识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生成与发展的。知识形成、积累、创新的速度影响着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影响着不同知识所有者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决定着企业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加速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进程,从而引导着企业组织的创新,影响着企业组织的结构化或再结构化。
5.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评估的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评估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绩效评估为最佳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绩效评估的首要目标是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特别是在制定重要的决策时,绩效评估可以使管理者及其下属在制定初始计划过程中及时纠偏,减少工作失误,为最佳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绩效评估为组织发展提供丁重要的支持
绩效评估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员工的业绩,引导员工努力的方向,使其能够跟上组织的变化和发展。绩效评估提供的相关的信息资料可以作为激励或处分员工、提升或降级、职务调动以及进一步培训的依据,这是绩效评估最主要的作用。
(3)绩效评估为员工提供了一面有益的“镜子”
绩效评估使员工有机会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以及其他人对自己工作情况的评价,是一面有益的“镜子”。特别是当这种评价比较客观时,员工可以在上级的帮助下有效发挥自己的潜能,顺利执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计划。
(4)绩效评估为确定员工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
绩效评估的结果为确定员工的实际工作报酬提供了决策依据。实际工作报酬必须与员工的实际能力和贡献相结合,这是组织分配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为了鼓励员工出成绩,组织必须设计和执行一个公正合理的绩效评估系统,对那些最富有成效的员工和小组给予明确的加薪奖励。
(5)绩效评估为员工潜能的评价以及相关人事调整提供了依据
绩效评估中对能力的考评是指通过考察员工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业绩,评估他们的现实能力和发展潜力,看其是否符合现任职务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是否具有担任更重要工作的潜能。组织必须根据员工在工作中的实际表观,对组织的人事安排进行必要的调整。
6. 什么是谈判,要想实现有效的谈判,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1)谈判的定义
谈判是双方或多力一为实现某种目标就有关条件达成协议的过程。
(2)谈判的原则
优秀的管理者实现有效的谈判,一般要遵循如下的原则:
①理性分析谈判的事件。抛弃历史和感情上的纠葛,理性地判别信息、依据的真伪,分析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