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81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说MR=MC是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决策条件?
【答案】MR=MC是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决策条件,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如下:
令厂商的利润等式为:
对厂商的利润等式求导数,得:
当厂商利润最大化时,有:
即:MR=MC。
所以,厂商根据MR=MC,的原则确定最优的产量,以实现最大的利润。设想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表明该企业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因而需要继续增加产量; 如果产量增加到使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则意味着企业的利润因产量过多而减少,因此需要减少产量。可见,MR=MC是企业实现利润最人化的决策条件。
2. 有人认为,考虑技术进步因素之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会失效,你认为正确吗?
【答案】此种说法不正确。原因在于: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在增加变动要素投入量而保持其他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在产量达到某点后,继续增加变动要素的投入会引起该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产生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原因是,可变要素和不变要素在生产中有一个最优比例,当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小于这个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增; 当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大于这个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生产技术不变,即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生产技术进步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不会失效。技术进步只可能延缓边际报酬递减出现。
3. 比较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与生产论的等产量曲线分析法。
【答案】从方法论讲,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与生产论的等产量曲线分析法的实质是一样的。这两种分析法只是在相同的分析框架下,对分析工具赋予不同的经济术语而己。
(1)在效用论中,无差异曲线分析法的两个基本工具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在消费者的偏好给
。
定的条件下,一般可以得到凸向原点的无差异曲线,该曲线符合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给定的条件下,可以得到直线型的预算线,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且为负值。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这两个工具,既可以分析消费者收入给定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又可以分析效用给定条件下的支出最小化。消费者的决策均衡点发生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相切点,在切点的均衡条件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通常写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或者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那么,消费者会沿着收入一消费曲线来选择两种商品的消费量,以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最小的支出。
(2)类似地,在生产论中,等产量曲线分析法的两个基本工具是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在厂商的生产技术给定的条件下,一般可以得到凸向原点的等产量曲线,该曲线符合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生产成本给定的条件下,可以得到直线型的等成本线,等成本线的斜率取决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且为负值。运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这两个工具,既可以分析生产者成本给定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又可以分析产量给定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生产者的决策均衡点发生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的相切点,在切点的均衡条件为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通常写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生产者的成本发生变化,或者生产者的产量水平发生变化,那么,生产者会沿着扩展线选择两要素的使用量,以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最小的成本。
4. 公共物品为什么不能靠市场来提供?
【答案】(1)公共物品是指既不具有排他险也不具有竟用性的物品。公共物品不能靠市场来提供,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物品通常将低于最优数量,即市场机制分配给公共物品生产的资源常常会不足。
(2)由于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用性,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为零。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零,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量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零产出。
(3)从社会整体角度而言,公共物品由市场来提供,会造成社会整体帕累托低效率,不利于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不能由市场上的个人决策来解决。因此,必须由政府来承担其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
5. “外部性带来低效率”,那么:
(1)请结合图形说明,外部性是如何造成低效率的?
(2)“科斯定理”是如何有助于帮助克服这种低效率的?
【答案】(1)外部性使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发生扭曲,使生产者的私人成本偏离社会成本,或者使对商品的社会需求偏离私人需求,这对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是不利的。
如图所示,由于正外部性的作用,市场主体的私人需求小于社会需求,导致实际的市场均衡点E P 偏离理想的市场均衡点E s ,其后果是实际的均衡数量Q P 低于理想的均衡数量Q S 。市场机制导致的这种结果是缺乏效率的,因为在数量Q p 上,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
正外部性的影响
如图所示,由于负外部性的作用,市场主体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导致实际的市场均衡点E p 偏离理想的市场均衡点E s ,其后果是实际的均衡数量Q p 高于理想的均衡数量Q S 。市场机制导致的这种结果是缺乏效率的,因为在数量Q p 上,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
负外部性的影响
(2)科斯认为,外部性是因为产权界定不明确或界定不恰当而造成的; 只要能界定产权和保护产权,随后产生市场交易,就能使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科斯定理的一般表述为: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按照科斯定理的含义,只要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不论财产权归谁,自由的市场机制总会找到最有效率的办法,使得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趋于一致,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当然,科斯定理的结论只有在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得到。事实上,由于财产权归属等难题的存在,运用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